有醫生指出,使用紅外線耳探體溫計時,會因不同原因令體溫結果出現偏差。一位市民早前帶同發燒的兒子到醫院求診,護士用耳探體溫計所量度體溫結果,與他在家中用口探探熱針相差兩度,他多番要求,護士始改用口探體溫計,最終錄得體溫達攝氏四十度,且患上肺炎,令病人差點錯失適當治療時機。
吳先生稱,七歲兒子早前發燒,當日往政府健康院配藥後,帶兒子回家休息,並定時用口探探熱針量度兒子體溫,然而兒子病情一直沒有好轉,晚上體溫更上升至攝氏四十度,愛子心切的吳先生擔心兒子健康,遂乘坐的士由油塘寓所前往觀塘聯合醫院急症室求診。
吳先生說,當抵達急症室分流站,護士用耳探體溫計為其子量度體溫,但體溫計顯示兒子體溫只有三十八度,吳先生見狀即說出家中所量得體溫紀錄,護士遂量度兒子另一耳朵,結果顯示其體溫同樣是三十八度。
要求用口探量度
吳先生認為耳探體溫計不準確,要求改用口探體溫計,但護士卻堅持耳探體溫計無問題,拒絕其要求。經他多番要求,終有另一位醫護人員用口探體溫計再量度其子體溫,結果顯示兒子體溫的確是四十度,即時安排其留院,醫生其後並證實兒子患上肺炎。
吳先生不滿當晚護士拒絕改用口探溫度計為兒子探熱,因攝氏兩度的差距,可令兒子錯過診治機會,醫院處理實欠缺靈活。他亦質疑耳探體溫計測量溫度是否準確,希望院方可檢討量度病人體溫的方法。
基督教聯合醫院回覆本報查詢稱,吳先生偕同兒子於三月二十四日晚到該院急症室求診,指兒子發燒一日及有咳嗽和痰。
當時分流護士用紅外線探測體溫器為吳童探熱,體溫為攝氏三十八度,吳先生隨後表示他在家量度的體溫是四十度,護士即時再為吳童量度另一邊耳的體溫,結果顯示體溫為三十八點一度,由於與吳先生所提供資料有出入,故護士主動再用口試電子體溫計量度病人體溫,結果為三十九點七度,並將結果記錄在急症室病歷卡。
聯合醫院稱,經醫生診視及肺部X光檢驗,吳童肺部受感染,需入院治療。醫生診斷病人及護士作出分流時,並非單靠病人體溫決定,主要仍需視乎其他臨床因素,例如病人的精神狀況、有否抽搐、氣促、胸痛等症狀、其他檢驗結果有否異常等。
聯合醫院指出,紅外線耳探測體溫計會受外在因素影響而出現誤差,例如病人暴露於寒冷環境太長時間或耳鼓有結疤,亦會降低耳蝸探溫的準確,而可能得出較低溫度,當對量度結果有懷疑,護士會用其他體溫計(例如口試體溫計)再量度。
檔案編號:0327002
蘋果投訴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