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對峙近六十年,上世紀五十年代金門炮戰期間,兩岸除了「槍對槍」、「炮對炮」外,還有「廣播對廣播」。當年在廈門擔任「對敵廣播員」的陳菲菲,如今已是七旬老人,她最近藉兩岸小三通之便登陸金門島,圓了數十年的夢想,卻找不到當年台灣對手。
遷居台北無緣見面
一九五三年初,廈門角嶼設立了廣播組,專門對金門的國軍作「攻心戰」。當時用的「九頭鳥」大喇叭天天對着金門島守軍喊話,半年後,台灣方面亦在金門成立了馬山廣播站作「反攻心戰」,雙方「嘴仗」一打就是三十多年,令兩岸形成「既對峙又聯繫,既隔絕又對話」的微妙局面。
福建居民獲准赴金門旅遊後,陳菲菲於上月前往金門旅遊,她說,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方的廣播員湯麗珠所說,大陸人民「很窮,兩個人穿一條褲子,吃香蕉皮」。陳欲造訪湯,可惜她已遷居台北。
南京電視台早前帶着陳菲菲的生活片段到台北播給湯麗珠看,陳念:「親愛的金門國民黨軍官兵弟兄們……」當年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親愛的大陸同胞們,朱毛軍官兵弟兄們」,如今湯麗珠也不好意思地說:「現想想都覺得不好,不願再說這樣的話了。」
「單(日)打雙(日)不打」的炮戰,由五八年至七九年,在廈門與金門之間相互炮轟了逾二十年。
《廈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