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明愛男士成長中心為喚醒社會對弱勢男士的關注,將每年的四月十日定為男人節;但有學者表示,現今社會男女仍然不平等,弱勢社群仍是以女性佔大多數,擔心男士們會搶走原本用來協助弱勢女性的資源。有學者建議男士要設身處地,想想另一半受到長期如收入低微、結婚要跟丈夫姓氏的不平等苦況,做一個隨時可以放棄既得利益的「新男性」。 記者:馮永堅
該中心與城市大學昨舉辦研討會,討論兩岸三地協助男性服務及男性運動發展趨勢。該中心督導主任黎偉倫稱,本港經濟自○三年一場沙士疫症後開始衰退,大批中年男士自此成為失業大軍;就算近年經濟復蘇,他們也很難找到工作。黎偉倫希望各界能多撥資源,增加對弱勢男士的協助。
弱勢社群仍婦女佔多
但城大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梁麗清稱,現今的弱勢社群仍是以婦女佔大多數。她引述二○○三年香港人口統計資料指出,婦女勞工就業收入中位數只有八千元,較男性的一萬一千元為低,而任職經理及行政人員的男性也較女性多。她指出月薪只有三千多元的清潔工幾乎全由女性擔任,「有幾多男人會做洗碗、掃地嘅低下工作!」
梁麗清強調並非否定社會協助弱勢男性,但擔心外界將大部份資源轉到協助他們,忽略對女性協助。社會仍存在男女不平等現象,故男性除要學懂情緒管理,不要向女性施虐外,最重要的是理解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上的角色,並反省是否再以男權主導家庭及社會秩序,做一個新男性。
其實,做一個新男性並不難。梁麗清說,若男士們與另一半共同決策家庭事務,拋低男性惟尊、女性惟低的觀念,也可稱得上是新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