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金像獎。
不經不覺原來已經二十五屆,現場氣氛卻沒想像中激盪、動人。但難忘片段還是有的:
達明的棟篤笑確實精采,氣定神閒地站在台上,觀眾的反應全盤在他掌握之中。記得第一次在現場看金像獎,也有他的棟篤笑環節,一轉眼已是十年前的事。誰會想到今年,在表演完畢的一夜,竟能跟達明一起宵夜,親口告訴他在台上哪個笑話逗得我人仰馬翻,會心微笑?一切都是緣份吧!
頒獎禮最深印象的頒獎嘉賓首推倪匡和蔡瀾兩位前輩,他倆活像一對被父母遺下在台上的頑皮孩子,怯生生的樣子其實滿腦鬼主意。他們的風趣、活力和機靈,比起台下很多年輕一輩更有生命力,若然香港電影能沾染多一點兩位的青春和生氣,多好!
看見了毛舜筠提名九次終於獲獎,守得雲開的喜悅絕對容易感同身受;看見了鄭秀文和廖啟智的在座,別來無恙已經很好很好!專業的意思是信諾的堅持,也是對自己和別人工作的尊重,這是兩位教曉我的,謝謝!
金像獎二十五歲,如果賦上擬人化的想像,他是一個剛出茅廬的年輕人,正在現實和理想的路途上掙扎徘徊。他有很多事想做,偏偏由於經驗學識而力不從心。未來,他決定會隱瞞自己的年齡,希望以表現去爭取別人的認同,他會成功還是失敗?或許就在這轉念之間的抉擇!這大概亦是未來金像獎,同時亦是香港電影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