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複雜的英語文法、英式與美式英語的分別,以及眾多的生字往往窒礙不少有心人學習英語,退休大法官楊鐵樑亦有同感,不過他強調,學習英語沒有捷徑,還是老生常談的「多讀、多聽、多講及多寫」。
楊鐵樑昨出席港京扶輪青年服務團主辦的「民歌小書包」,與逾百名教師分享如何解決學習英語的困難,他道出學生普遍遇上六種困難,包括文法、用字、拼音、讀音、文化差異及英式與美式英語的分別。他說,即使經典名著,亦會出現文法錯誤情況,「有可能當時為咗押韻」。
用字反映身份高低
他舉例說,英式用lemonade而美式喚作lemonwater,美式英語有bike,但不會用cycle;英式與美式英語使不少學生「陀陀擰」。他認為有趣的是英文生字反映身份地位高低,只有低下層才會用pardon,上等人只會用what,低下層會以sweet及dessert代表甜品,但上層人士只會說pudding。
他說,香港人的英文名愈來愈有趣,「好多人想突出自己」,因此以街道、物件作為英文名,楊鐵樑戲言:「將來可能有BeijingWong、ShanghaiWong。」
他叮囑在場教師,不要強迫學生記下文法規則及「狂做」練習,「會嚇倒學生」,最重要教曉學生使用簡短句子,又說:「唔使一定睇啲高深,甚至往往超於學生水平嘅英文書」,其實市面上有不少顯淺易讀的書本,值得學生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