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訊四圍炳:本港3G市場出現「乾升」

傳訊四圍炳:本港3G市場出現「乾升」

電盈上月底公布業績,大家終於見到小小超露面,結果李主席果然沒有令人失望,至少他提供話題讓我等專欄有材料寫下去。事情是這樣的,當小小超談到電盈剛收購的Sunday所提供的3G服務時,他竟說電盈暫時無意為此作出大額投資,隨後更「踩多兩腳」說:「看不到客戶有很大的需求,雖然會用視像會議通話,但不願意付出高昂的月費,3G與2G的增值服務有所不同。」不過,他的論調與其父親李嘉誠大相逕庭,兩父子大唱雙簧,相映成趣。這邊廂反叛兒子「唱衰3G」,不知道在那邊廂為3G講好話的老爹有何所感?

營辦商補貼吸納客戶

以客觀數據來看,若單看電訊管理局提供的統計數字,就會發現3G增長的勢頭其實相當不俗,每月平均保持數萬戶增長,若由3至4家公司瓜分,已經是好成績。不過,這個上升數字的背後,其實是由流動電話商以低於2G價的月費和手機補貼所堆砌出來的;不少客戶更只是由2G轉3G,但維持只用2G的話音服務,真正願意額外付出真金白銀的使用數據服務的客戶,其實是少數。
換言之,香港3G服務處於「亁升」的狀況--跟無甚成交的異動股一樣--客戶數字的確在增加,但虛有其表,流動數據的用量不多。其實,香港3G已經發展了不少時日,眾家3G商也開始採取較積極態度,市場上有各類型的application,但沒有一個說得上是killerapp。而常言道香港客戶是出了名較容易接受新科技新事物,但眼見其他國家的3G和數據服務發展迅速,香港卻被比下去。這個連OFTA委派顧問所做的報告也如是說。

中國3G發展仍存變數

相對而言,中國發展3G就特別得多。發牌傳聞浪接浪,各方正反觀點不絕,討論的透明度不亞於香港。雖然眾電訊經營商大都已屬市場經濟是上市企業,但3G發牌事宜仍然具有強烈的列寧式計劃經濟色彩。據報道,牌照只發3張,3種技術WCDMA、TD-SCDMA及CDMA2000各佔1張,擺明技術不中立,但勝在不得失外商,又可扶植「國家產業」TD-SCDMA,屬於「不將雞蛋放進同一籃子」的一着棋,但卻失去採用同一技術的規模效益。不過,中國夠大,11億人口已經是規模效益。總之,傳聞歸傳聞,未到正式公布,中國的3G發展仍是未知數。
侯聯貴
電郵地址: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