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但在中日關係低迷之際,多年來在校園栽種了大量櫻花樹的湖北武漢大學,竟然也因此遭網民責難。有人認為校園的櫻花緣於侵華日軍,「是恥不是花」,因此強烈要求將櫻花樹「連根鏟除」。不過,更多人則認為櫻花「是花不是恥」,本身無罪,而保留櫻花更是最好的愛國教育。
位處東湖之濱的武漢大學,每年櫻花競相開放時均吸引大量遊人觀賞。隨着武大「櫻花節」在三月下旬開幕,一場關於櫻花應否保留的爭論近日又再在互聯網上掀起。英國《泰晤士報》曾對此報道稱「這些櫻花捲入了中日民族主義的對立紛爭之中」。
櫻花節開幕 網上掀爭論
認為應該砍伐櫻花樹的網民認為,櫻花雖美,但國恥難忘,武漢大學的櫻花正是日本侵華的罪證。「那裏的櫻花,是為了慰問日本士兵,鼓勵他們的士氣,以望其為繼續侵略而努力。所以,這裏的櫻花不能成為全國人民追逐、『仰慕』的對象。」
不過,更多網民認同「是花不是恥」:「對櫻花的喜愛和對日寇侵華暴行的憤恨,根本是兩回事。」有人則嘲笑部份網民「上綱上線」,「仇日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可笑程度。」有網民指出:「國恥論者,其實是一種弱國心態和狹隘的民族心理。草木無情,櫻花豈能有罪?東北的鐵路基本上是日本人修的,難道也要拆除?」
控制遊客量 賞櫻收10元
武漢大學校園內的首批櫻花樹,是由侵華日軍在一九三九年間,為了緩解大批日本傷兵思鄉之情和炫耀武功所種植的,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已經死絕。
一九七二年中日建立邦交後,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中國總理周恩來贈送了一千株櫻花樹,其中五十株轉贈給武漢大學。此後該校又陸續栽種了大批櫻花樹,令校園在每年櫻花盛放時成為旅遊景點。
校方近年為了加強管理和控制遊客量,向賞花遊客徵收每人十元的入場費。但校方明確規定,櫻花開放期間,不准在校內穿和服照相。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