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物業股氣勢如虹,是股市大勢所趨,一直表現頗佳的中國海外(688)自不例外,稍為整固,升勢又現。
去年中海盈利15.34億元,增長43%,每股盈利24仙,中期息已派3仙,末期息4仙,全年股息7仙,增加16.7%,另去年中已每18股派1股中國建築(3311)股份作為特別股息。
重估物業增值、出售投資物業,以及應收賬減值回撥,共達3.3億元,盈利實為12億元左右,增66%,每股盈利約18.8仙,派息比率約37%,是低息股份。
中海昨收5.20元,PE27.6倍,息率1.34厘,每股資產淨值1.73元,P/B3倍,表面的數據,反映股價已處於極高水平,而內地物業股當道,不應單以數據衡量股價,還要考慮概念。
去年出售物業1300萬方呎,較上年增加40%,銷售額95億元,增長76%,其中港澳佔19.6億元,內地佔75億元,去年完炒成內地物業1345萬方呎,已售1054萬方呎,銷售額56億元,存貨亦銷售相當。
原來計劃分拆中海地產於上海上市,已予撤銷,並購入少數股東股權21%,現已全資擁有,去年分拆建築業務上市,已不再擁有權益,中海正在重組業務,研究將基建業務分拆上市的可行性,以便集中於地產業務,去年基建的息稅前貢獻約7400萬元,主要由聯營公司提供。
中海主業位於內地,連同港澳計,土地儲備可供建成1.15億方呎,內地土地分布於12個城市,土儲可供未來3至4年開發,並以每年增長20%為目標。今年計劃新增土地儲備3000萬方呎以上,而完成面積2200萬方呎,預計銷售可達1800萬方呎,如能實現,業績可維持增長。
成交大減要留意
業務集中於物業發展,投資物業僅80萬方呎,銷售物業手法頗佳,貨如輪轉,淨借貸43.7億元,淨借貸比率40%,財政壓力有限,經營策略可以信賴。出售及分拆非核心業務,則成為炒作的概念,管理層對股價看得甚重,去年曾回購5874萬股,代價8960萬元,平均價1.52元,是去年4至5月的低潮,1年內升幅已達2.5倍。發展至今,中海的股價去向,將由資金流向主宰,要留意的,是近數天成交已較高峯時顯著減少,持貨者要留意形勢。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