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先做記者、其後經商的前《華爾街日報》中國分社社長麥健陸(JamesMegregor)去年出了一本書,書名叫《OneBillionCustomers:LessonsfromtheFrontLinesofDoingBusinessinChina》。這本書寫了許多在中國經商的訣竅,而最後結論是:「轉眼到了二○○五年的年中,我坐在北京的寓所中感歎,無論從國際慣例上還是從中國傳統方式上,中國的經商環境都已快速走上了正軌。中國經濟復蘇的新創和轉虧為盈兩個側面就這樣融合在一起。」
既然有這樣的結論,那麼作者對於在中國經商應該是持正面態度了。但他所說的「正軌」,並不是西方、香港等文明社會的經營「正軌」,而是按中國政治文化和傳統方式來運作的「正軌」。
「中國只允許外國人按中國的規則進入中國市場,但這些規則往往含糊不清、自相矛盾且讓人不知所措。多數情況下,法律只在對中國有利的情況下才是法律。談判總是經年累月不見結果,好不容易談成了協議轉眼間又化為烏有。腐敗經常成為推動商業發展的潤滑劑。中國的生意經常被重重黑幕和謊言籠罩,這一點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外國公司沒辦法不擔心中國的合作夥伴、客戶和供應商等會偷走技術或商業機密,或是直接掏光口袋。」
對中國社會,作者的概括是:「由於十年浩劫和腐敗摧毀了中國人對政治體制的信任,改革開放又使百姓面臨不斷的變遷,許多中國人只好把全部的信任給了錢。武漢一個走私香煙的小伙子直言不諱地對我說:『在中國,有錢就是大爺,沒錢就是孫子。』」
對於「大多數共產黨官員的處世哲學」,作者用「口是心非」這句話概括,「也就是說一套做一套;因為共產黨相信,不這樣就會有不利於社會穩定的風險。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既是悲劇,也是轉折點」,「天安門事件之後,共產黨加快了私有化和市場改革的進程,因為天安門中喪失的民心,只有透過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才能挽回。然而,相當現代化的體系卻依舊以古老的傳統和經驗為根基。」「統治中國的依舊是歷史悠久的文化而不是其他。這一點只要看看共產黨內政治精英手中的財富就可見一斑。這些人不斷積累財富,為的是讓親朋好友能持續站在市場經濟的金字塔頂端。」「沒有人公開承認,但私底下人們都相信,共產黨的高幹子弟會利用他們的地位和關係賺錢。」
作者說,「人們除了賺錢沒有別的信仰」。為甚麼這樣的國家,這樣的經商環境也算「正軌」呢?因為它符合中國的政治文化。「在中國的外國人應該都知道『吃苦』這個詞,如果苦可以當飯吃,足見中國人對自己忍辱負重的能力有多自豪。」
這本書剛出了中文本,書名改為《與龍共舞》。若全世界的商人都「與龍共舞」,那麼陶傑所說的全世界「劣幣驅逐良幣」的文明倒退,就不是無稽的預言了。
逢周一、二、四、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