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要開心,有旅遊保險,就更放心啦!」相信各位讀者都曾經在電視黃金時段收看過這個由鄭裕玲小姐擔任主角的宣傳短片。讀者Kevin致函《蘋果批》,指政府不應以公帑為保險公司推銷旅遊保險,更指政府應該做好監管本份,提高保險業的操守和透明度。
旅客為出門做足準備當然是一件好事,這點相信沒有人會反對。不過,這是否需要政府以公帑去作宣傳又是另一回事。香港各大小保險公司若認為有需要提高市民購買旅遊保險的意識,便由得他們自己去宣傳吧!政府為甚麼要慷他人之慨?這種花費公帑又是否合乎政府口號所說的「審慎理財、量入為出」?
牽頭帶動這個宣傳攻勢的,包括了旅遊事務署和保險業監理處兩個政府部門,和負責製作及宣傳的政府新聞處,此外參與其中的亦有旅遊業議會和保險業聯會這兩個由既得利益者所組成的商會。宣傳攻勢在去年三月推出,所以《蘋果批》便嘗試從已公布的財政預算中,找出政府究竟花了多少人力物力去為保險業提供這趟免費午餐。
很可惜,政府新聞處並沒有在預算賬目中列出宣傳項目的花費,而旅遊事務署和保險業監理更沒有獨立的預算賬目,就算《蘋果批》想去驗證這些宣傳是否符合經濟效益,又可以從甚麼地方着手呢?這些數據理應是所有市民都可以從公開的渠道獲得,官僚如此這般遮遮掩掩,目的又是甚麼呢?不過就算沒有數據在手,無論如何旅遊事務署和保險業監理處的職務範圍亦絕對不應該包括「提供免費宣傳」。站在小市民的立場,最終還是要問一句︰「為甚麼我們的政府要將公帑拿去為保險和旅遊業做宣傳?」
旅遊事務署自稱他們的「理想」是建立和促進香港成為世界級的度假和商務旅遊目的地,而保險業監理處的職務則是處理保險業界的申請、執行監管以及編制有關數據。從另一個角度看,推行旅遊保險的免費宣傳可以達到這些政策目的嗎?
當然官僚可以搬出「公眾教育」的萬用擋箭牌來為這趟免費午餐辯護。退一萬步來說,就算要市民更了解旅遊保險的重要性,政府提供這樣的免費宣傳有用嗎?不同保險公司的產品,包括的保障可以有非常多的差別,政府空泛的宣傳又可以「教育」市民些甚麼?若果由保險公司自行作宣傳,內容肯定會針對個別產品的特點來推介,消費者亦會自行作出判斷,又豈用官僚多此一舉?
特區官僚本身根本不在意這種免費宣傳是否有效,亦不會理會究竟這樣花費公帑是否恰當。對官僚來說最重要是以花費公帑來肯定他們的存在需要,也要拿點成績出來爭取下一個年度的預算資源,所以最聰明的官僚一定懂得去擴張他們的職權範圍,像「公眾教育」這般空泛的責任,通常就是官僚擴張最方便的藉口。旅遊事務署去為保險業提供免費午餐還不是最佳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