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在蘋果評論版(四月四日)講香港難免邊緣化,內裏提到鬼佬久居香港,學曉中國新移民之絕招,膽敢走出高速公路跨欄過馬路,證明鬼佬為咗搵錢,「中國化」話咁易,理鬼你甚麼英式法治,國際金融中心監管機制咩。陶傑素來觀察入微,唔敢話佢錯晒,畢竟晚清時代之鬼佬,喺上海實行官商勾結,賄賂貪污,以權謀私嘅情況,與中國官場作風完全相同。
地產S睇完陶傑篇文,諗咗一陣,飲啖茶之後,對左丁山講:「鬼佬在中國做生意,單打獨鬥嘅話,好容易中國化,同佢哋阿爺冇乜分別。但係大生意以機構對機構為主,私人影響力大唔過機構政策。舉個例,我哋係跨國公司,我知道晒我哋受倫敦紐約嘅商業倫理限制,唔可以中國化。因此在中國大城市,我哋只敢與外資銀行、外資企業打交道,做外資公司生意,因為外資對外資,一定冇枱底錢,冇紅包回佣呢回事,但與中國企業,無論甚麼行業,甚麼晒士,做生意嘅話,對唔住,回佣少不了,紅包人情冇得走,我哋邊度開到數呀,俾人捉到,公司國際聲譽受損,我一定冇得撈!」
外資跨國機構可以高薪高幹子弟為高層,利用佢哋嘅關係拉生意,但唔敢暗中送紅包,畢竟國際商業慣例以西方(主要係美國、英國)監管機制為準,在內地可能被逼妥協,但講到上市、貸款,點都係要以香港為中心,以普通法例為準。講到最尾,保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嘅,唔係曾蔭權,唔係任志剛,而係「美英帝國霸權主義」監管機構訂下嗰一套遊戲規則!
中國嘅話事權,在國際商場嘅影響力,一定逐漸增加,但另一方面,印度話明要開放外匯管制,盧比將來會自由兌換,將孟買建設成為南亞金融中心。有印度的benchmark,中國唔可以閂埋門自己話事,印度又係用普通法,英國規矩嘅,中國境內金融中心點樣仿效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