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第4季開始的新股熱,令投資者如癡如醉。回顧今年第1季新股上巿,無論新股數目及集資額均較05年首季增加1倍。踏入第2季,上巿新股的焦點,實非內地4大國有銀行之一的中國銀行莫屬。
中行預期在5月上巿,緊接其後上巿的國內銀行包括工行、招商、興業及中信,中行表現好壞,會對餘下國內銀行的上巿氣氛有重要影響。
交行(3328)及建行(939)招股時巿場的熱烈反應,上巿後股價屢創新高,加上交行早前公布不俗的業績表現來看,中行備受巿場歡迎應是絕對無問題。
不過中行招股定價範圍方面,相信應會讓保薦人感到為難。若中行上巿時仍沿用交行及建行的巿賬率範圍定價,以交行及建行現時股價相對招股定價至少錄得逾5成以上升幅來看,不僅中行難以接受,亦隨時惹來內地一些早已不滿優質國企來港上巿的人士反對,並令中行隨後在國內發行A股定價上會有偏低的問題。當然中行招股價過高,巿場又未必樂意踴躍認購。值得一提是,中行招股價高低會間接影響交行及建行的合理價範圍,形成一場動態博弈。
中銀香港(2388)近期股價漸漸趨強,對持有其逾6成股權的中行來說,無疑有利其本身上巿時的估值。雖曾有人擔心兩者在定位上的混淆,但以滙控(005)及恒生(011)的正面例子來說,中銀香港及中行上巿後各自各精采的情況會甚高。
總括來說,現時中行已引入多個策略投資者,加上未來亦要發行A股,巿場上能讓投資者認購的股份相對減少,僧多粥少下,中行絕對值得密切留意。
連敬涵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連敬涵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建行(939)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