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要安樂退休先學計數

投資學堂:要安樂退休先學計數

市盈率(PE)、負債比率、股價與賬面值比率(P/B)等,各位讀者應該不會對這些分析股份的比率感到陌生,有些朋友甚至可即時講出個別熱門股如滙控(005)、交行(3328)、建行(939)等股份之PE及P/B是多少。可是,假若問閣下,可知自己的PE、負債比率及個人理財比率是否健康,相信不是人人可即時回答到。
早前位於美國的理財策劃師學會(TheFinancialPlanningAssociation,簡稱FPA)便在月刊中,討論到一些個人理財的比率,對分析個人理財狀況頗有幫助,值得跟大家一談。
這些比率包括:savingtoincome(儲蓄與收入比率,簡稱S/I)、debttoincome(負債與收入比率,簡稱D/I)及savingratetoincome(儲蓄率與收入比率,簡稱SR/I)。

須符合三大理財原則

這3個比率的計算方法頗為簡單,假設Peter現年35歲,其每月薪金為3萬元,即年薪36萬元,樓宇按揭為100萬元,強積金由僱主供1000元,Peter供1000元,即合共2000元,一年合共供了2.4萬元。同時,Peter私底下,在不讓女朋友察覺的情況下,每月儲蓄1000元,即一年便為1.2萬元,其銀行戶口已儲蓄了10萬元。
由於筆者只是想帶出如何計算這些比率,故不作太詳細假設。首先,Peter已儲下了10萬元,其年薪為36萬元,故儲蓄與收入比率(S/I)便為:
10萬÷36萬=0.278
樓宇按揭100萬元,年薪36萬元,故其負債與收入比率(D/I)為:
100萬÷36萬=2.78
此外,Peter每年強積金儲蓄了2.4萬元,其私底下則儲蓄了1.2萬元,故Peter儲蓄率便為3.6萬元。而Peter的儲蓄率與收入比率(SR/I),便為:
3.6萬÷36萬=10%
從上述得出,Peter的儲蓄與收入比率(S/D)為0.278、負債與收入比率(D/I)為2.78,及儲蓄率與收入比率(SR/I)為10%。根據美國FPA的資料,在35歲的朋友,這3比率分別應為S/I=0.9、D/I=1.5及SR/I=12%,故相對之下,Peter的儲蓄與收入比率太低,僅得0.278,與0.9相距太遠,而其儲蓄率與收入僅得10%,略低於12%。至於負債與收入比率高達2.78,遠高於1.5的指標。但由於本港的樓價遠高於薪酬,故在D/I比率方面不宜參考美國的標準。
最後,S/I、SR/I及D/I這3比率,是用以衡量到65歲退休時,是否有足夠儲蓄以支付生活所需。
篇幅所限,日後再談。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