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唐璜》不是喜劇,也不是悲劇,作曲家莫札特說,一切只為了好玩。
主角唐璜不是大英雄,也不是大惡棍,他只是太愛玩女人。歌劇開頭就介紹了一本風流帳:在意大利,他的女朋友六百四十個,德國二百三十一,法國一百,連回教的土耳其也有九十一,但在西班牙,卻玩了一千零三個。
男人如果腳踏兩三條船,叫做欺騙情感,但是唐璜有近兩千個女人,而且不論美醜老幼肥瘦,一概通殺,殺傷力反而急劇下降,因為他只是一部專供女人使用的人肉消費機器。
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壞男人之輕狂,就變成討人歡喜了:無窮精力、無所畏懼、狡計百出,只為一晌貪歡,除了鬼神,他無所敬畏,除了女人,也別無信仰。
換了在現代,這種戲劇在百老滙一上演,必定招來美國左派鬼婆團體一輪抗議:什麼大男人主義、鼓勵濫交、意識不良,因為作者充滿對女性的蔑視——美國的左仔一鬧,港台一干蒼白的「知識份子」自然也會撿拾西洋的餘唾,在華文的「知識份子」報刊聲討多日。
然而,《唐璜》二百年來,照樣在全球公演,沒有民間道德組織抗議,也沒有「文化人」敢誅伐,因為作者叫做莫札特。
主題「政治不正確」?Sowhat?一切都「正確」,還哪來的戲?十八世紀的歐洲是一個反叛的世代:通姦、扒灰、濫交、淫亂,通通可以成詩、作劇、為文、入畫。面具舞會在宮廷盛行。你猜我是誰,我拿着一張假面追逐你,找到了就一把抱住,走到花園的亭子淫聲浪語,一切都順理成章。
中文裏最最討厭的詞彙,就叫做「政治不正確」——譯自英語的Politicallycorrect——本來不是中文,是一群自稱留學法國、修讀社會學、論文唸書兩不成的文人用來唬嚇華文世界沒見過多少世面的小農讀者。唐璜有兩千個女人,韋小寶有七個老婆,在這等腐儒和歐美新左派雙重包袱壓迫之下的業餘稿匠眼中,不敢哼半句,因為作者是有權有勢的大人物。
一切要「愛國」,也要尊重弱勢族群?二○○六年再看《唐璜》,令人大樂:壞男人、好音樂、玩弄女性的惡棍、出口吟唱卻有如天籟,二百年前,莫札特已經向二百年後台下的道德人士臉上一個挨一個的吐口沫,難得的是,他們沒有一個敢抗議,還一面揩抹着臉,一面喝采叫好。
在創作的世界,只有好作品和壞作品,沒有道德的作品和不道德的作品。《唐璜》上演,須把中外的左仔們通通趕出場,由劇院宣布:本劇不歡迎這類低等動物觀賞,坐在台下跟着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