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窩輪增發機制無不妥

理財智慧:窩輪增發機制無不妥

窩輪市場其中一個市場所關心的問題,就是窩輪的增發。按照現時規定,只要窩輪街貨流通量達到八成以上,窩輪發行商便能增發窩輪,除了防止窩輪價格被大幅炒高,亦可讓窩輪發行商多賺一些錢。
已購入窩輪的人當然不喜歡窩輪發行商增發,因為供應量增加,價格自然有下調壓力,最後反映在溢價的下降及引伸波幅的下跌之中。

有助維持合理溢價

但想深一層,窩輪屬於零和遊戲,假若今天因為不能增發窩輪導致輪價比對其合理價值為貴,雖然現有投資者轉手之時可以賺多些,但接手的人最終可能會輸得更多。
例如某窩輪合理的溢價是10%,但因街貨量已近上限八成而窩輪發行商又不能增發,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窩輪的溢價可能升至15%。溢價愈高,代表窩輪愈貴,那麼現在才入市的投資者,便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假設這隻窩輪在到期日是價內的,那麼原則上結算之時,溢價便會跌至零,於是早期在溢價高企之時買入窩輪的投資者,便要損失更多的溢價。有增發機制的話,投資者最多損失10%溢價;但沒有增發機制,投資者便會損失15%溢價。對於市場發展來說,後一情況不是最佳的。
如果窩輪屬於期權一種,而在交易所內買賣的股票期權是沒有增發限制,為何要限制窩輪?當然,這次證監會在檢討報告之中,建議把增發機制由八成調低至五成,但仍保留增發機制,對於某些人來說會不滿意的。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