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捱沽 石化受追捧

海油捱沽 石化受追捧

有助提高內地成品油價的成品油價改革機制,及針對上游採油企業開徵的特別收益金(外國稱暴利稅)悄然於4月1日推行,市場即時有反應(見表)。只有採油業的中海油(883)實現油價愈高,交新稅愈多,故遭沽售;集上下游業務的中石化(386)得以拉上補下,煉油業務又有望扭虧,股價一度升近3%。
摩根大通認為,成品價新機制推行,短期會刺激中石化跑贏大市,並維持建議增持中石油(857)。法國巴黎百富勤則認為,開徵特別收益金對中海油絕對有負面影響,因中海油沒有下游業務,沒有成品油新增收入作緩衝,維持建議「持有」。

中石油評級不變

大和石油股分析員曾慧明估計,新機制令成品油價與原油成本掛鈎,一改以往成品油價升幅跟不上原油價的情況,中石油及中石化的煉油業務有望今年回復收支平衡。但顧及社會民生,內地成品油價不可能一下子大升,每噸汽柴油價全年最多升500至700元人民幣。
摩根士丹利表示,假設中石化今明兩年煉油毛利每桶3.5美元,每噸汽柴油價要升1000元人民幣,發改委上月底只輕微將汽柴油價調高200至300元,換言之內地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把成品油價逐步調高至合理水平。
此外,大摩估計中石油、中海油及中石化今年每桶實現油價是49.16、49.45及44.42美元,繳付的特別收益價只影響每股盈利4.8、7.9及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