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雖然強大,但單打獨鬥始終不及結盟力量。日本計劃推動「東亞經濟夥伴協定」,將日本、中國、印度、南韓、澳洲、新西蘭和東盟十國,組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藉此追上中韓跟鄰國締結自由貿易協議的落後形勢,在邁向建立東亞共同體的過程上扮演主導角色,牽制中國的崛起,但專家指日本這鴻圖大計難以成事。
打造全球最大自貿區
日本《讀賣新聞》昨日(周二)報道,經濟產業大臣二階俊博,將在周五召開的經濟財政諮詢會議上提出這項新構想,內容將成為日本政府預定五月提出的「全球戰略」報告的主軸,並計劃在二○○八年展開談判,目標在二○一○年締約,協定內容將包括廢減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及投資、服務和人員的往來自由化。
「東亞經濟夥伴協定」如能成事,就會打造出一個人口高達全球一半的30億的龐大市場,比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還要大,總國內生產總值以二○○四年數字計高達91,000億美元(約710,000億港元),佔全球25%,亦可媲美歐美兩大自由貿易區。
日本經濟產業省負責推動經濟合作的官員藤本武史(音譯)昨表示,提出這建議的首要理由,是「加速正進行中的東亞經濟整合」。
日本已與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達成經濟夥伴協定,但與南韓和東盟的談判停滯不前,相反中國已跟東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南韓亦和東盟達成基本協議。《讀賣新聞》指日本力推「東亞經濟夥伴協定」,是想追上中國和南韓,牽制中國的崛起。藤本否認日本已落後,但承認中、韓在這方面都很活躍,「日本不應落後於趨勢,需要帶領區內經濟整合」。
日本專家指難以成事
日本國際政經專家小田原憲一(音譯)卻認為「東亞經濟夥伴協定」無法短期內成事,「過去幾十年已有多個東亞共同體計劃來來去去,最大問題是日本想出口工業產品,但又要保護農業」。他又指日本為怕在一個中國問題上開罪北京政府,經濟結盟計劃遺漏了台灣這個重要經濟體。
法新社/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