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兄弟已長大成人,弟弟也剛過二十一歲,明年將畢業大學商學院,哥哥去年畢業,現在投資銀行界是個年輕Banker。只是在我們眼中,與他們同齡層的表弟妹一樣,永遠都是小朋友。
香港不少精英強調自己是「番書仔」,「鬼仔性格」,「唔識中文」,「唔係幾通中國傳統」,「冇乜識中國人禮貌」(其實可免去中間「乜識中國人」五個字)……等等,之類;以為他們患了皮膚病「黃蝕」。黃蝕即白蝕同類,白蝕將深色皮膚人變白,黃蝕大概將白皮膚人蛀黃;本來,以為,明明是鬼仔鬼妹,眼白白搞出個黃面孔ChinkChink。
夏家的小朋友在西方出生,念白人得可以有年份的傳統學校長大;除了標準上乘的英語還要念好法文,家教嚴,從小不得抗命,不想學鋼琴?好,先學完第十級另加教琴牌,演奏資格再……算?未夠,還有小提琴。他媽說音樂除了陶情怡性,更重要練習兩邊腦袋兩邊手的獨立思考及活動能力。哥哥一鼓作氣十六歲全部搞掂另加救生員及泳術老師牌,籃球足球出國比賽。弟弟比較Jolly,完全享受音樂培訓,更自學色士風,與朋友夾Band演出,從十二歲開始練功夫,舞得一手好獅子。不過,回到家中,仍需說中文,周末上中文班。年前回來探望夏家祖母,邀哥哥上電台作小嘉賓,堅持全程中文,沒半點口音,主持人驚艷不已,讚賞比本地土生番書仔文法發音都更標準。
是家教吧,夏先生的父母都是學貫中西高文化的上輩人;然而回到家中,老老少少全以客家話對話。聽着聽着不單沒覺老土,簡直斯文。
小朋友們也沒有現代人十分普遍的浮躁、激烈、鬥誰做大聲公。克制!文明的代號在他們身上淡淡透露;聽周邊極眾躁狂人類不斷的吵架、惡呼、埋怨、尖酸刻薄;連自己也有相同的心理狀況,看着表達剛勁以輕鬆省力氣質的兄弟倆,真讓人清爽涼快。弟弟說中文的口音沒有哥哥標準,調調真的很老外說漢語。補救,利用大學畢業到北京大學作交換生,念好中文說好普通話,還有中國歷史與文化,當然上他自小嚮往的少林寺。這樣的小朋友,真是一生兒女債的父母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