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太郎 - 李登

桃太郎 - 李登

櫻花是日本國花,相撲是日本國技。櫻花誰都會欣賞,相撲我看就日本人才會欣賞。兩座噔楞噔楞的肉山扭作一團,轉眼已見一方四腳朝天,輸贏立判,這有啥看頭?裕仁天皇倒挺迷這個角力運動。
也難怪羅蘭巴特小看這玩意兒,說:「沒有危險,沒有戲劇性,沒有大量消耗,總之不是運動,不是爭鬥的亢進,只是某種體重的符號。」甚麼橫綱?我看還不是站着一大堆,坐着一大坨的大胖子?可在國人眼中,橫綱是相撲冠軍,是大英雄。當年貴乃花便贏得宮澤里惠青睞,哪怕是鮮花插在大鍋豬油裏。

相撲的背後,老外哪想到這卻是大和精神所在。這玩意兒是不分級別的,小不點兒能摔倒大塊頭,憑的是他本事。舊約裏大衞戰勝了巨人歌利亞,誰說不公?日本民間故事的桃太郎、五分次郎、一寸法師,都是微型英雄,都是大衞的翻版。
倭人自知是桃太郎,得憑智勇克敵,結果在甲午戰爭勝了中國,在日俄戰爭打敗波羅的海艦隊,又偷襲珍珠港讓老美吃了一記悶棍。這正是桃太郎以小搏大的精神。李兆忠所著的《曖昧的日本人》把相撲分析太棒了,我當然看錯了。羅蘭巴特也同樣沒把這玩意兒看透,哪曉得桃太郎是個東洋大衞,是個會吃掉巨人的TomThu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