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成品油改革機制及針對上游企業所收取的特別收益金,悄悄地於本月1日正式推行。中石化(386)董事長陳同海揚言,由於該公司集合上游勘探及下游煉油業,上月底發改委調高成品油價兩、三百元人民幣,足以抵銷上游業務繳交特別收益金的影響,「以後(在新機制下)再加成品油價,將全是中石化的收益」。
3油股股價齊造好
陳同海昨日下午向分析員及傳媒通報有關訊息後,中石油(857)、中石化及中海油(883)3隻石油股齊造好。中石化雖然去年純利遜預期(見表),但股價昨反彈2.2%,收報4.6元。中石油收8.35元,升3.09%,中海油收6.1元,升1.67%。
分析員認為,內地同時推行上下游新稅收入及制度,會對中海油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中海油只有油氣開採業務,沒有下游的成品油加價作緩衝,新增特別收益金只會增加中海油的成本。中石油及中石化兩間集合上下游業務的油企業,相對是利多於弊。
陳同海昨日在業績記者會上透露,內地已於4月1日推行特別收益金及成品油改革機制。
定價准計入毛利
特別收益金主要針對近年原油價格不斷上升而設,當油公司收取的實現油價超過每桶40美元,額外油價便開始徵稅,採用累進稅制(近似香港人交薪俸稅),稅率由20%至40%,當實現油價升逾60美元,額外油價一率以40%徵稅。財政部將會按月計算實現油價,但按年度徵稅。
至於市場一直期待的成品油改革機制,陳同海表示,新計法將與新加坡等3地油價脫鈎,按原油成本價、煉油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如保險及運輸費),加上一定毛利來訂出汽柴油等成品油價。新計法避免消費者支付市場炒作,令油價大升而產生的投資溢價,扶助煉油廠之餘,也能維持社會穩定。
陳同海樂觀估計,以發改委上月底將汽柴油價調高200至300元人民幣(下同)計算,中石化增收的成品油價的收入,已足以彌補繳交上游特別收益金帶來的影響。
事實上,財政部去年底已助中石化一把,為其煉油業務補貼94億元,令中石化去年煉油業務虧損減少至35億元,但由於化工業務都受到原油成本上漲影響,令整體純利遜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