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差不多所有教練皆曾遇過一個惱人的兩難局面,隊中總有些慣性躲懶,任意潛逃,但在比賽中又不能或缺的天才運動員;若罰其停賽,對最終的比賽任務打擊很大,但不處理又對其他隊員不公平,高舉的團隊精神何存?
管理得宜那怕沒好苗
細味當中有趣之處不難發現兩大處境問題,首先是一個運動員為何有即使缺練仍不得不用的叫價能力?二是為甚麼教練連廢用壞分子的籌碼也不夠?年輕教練往往把隊規訂得太嚴,硬化得連讓雙方轉彎的下台階也粉碎,白白浪費教跑育人的好機會,實在不智。
要知道千里馬往往難馴,加上運動訓練是年復年的長期無休過程,今天的陶泥不難成為明天的大器,一切建基於溝通互諒之上,多了解缺練因由,是心存賭氣?是須練習其他項目?亦大有可能是訓練太刻板乏味,與人無尤,必須反省改之。學生是未琢寶玉,絕對有可能犯錯,亦必須有浪子回頭的權利。
教練亦雖廣開兵源,有潛質的運動員不可能單靠一兩次的測試便能分辨,「測試日」所得的,只會是早發育及有底子的一群,鬧哄哄的嘉年華會而矣。
潛質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才能揀選出來,所以隊中人口愈高,栽出好苗的機會愈大,只要組織得當,以老帶新,分層管理,必能井井有條,何患缺乏接班人?屆時籌碼充足,缺練者將自動變回勤練者以自保出賽資格。
林威強
國際田徑聯會教練班總監
香港業餘田徑總會教練部主委
協恩中學教員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