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警告:重新查病徵仲難醫好<br>有病頻換醫生或撞藥

醫生警告:重新查病徵仲難醫好
有病頻換醫生或撞藥

【本報訊】一項調查顯示,四成三的家長稱,倘子女吃了三日藥仍未改善症狀就會轉換醫生;甚至有家長因子女高燒持續,一日內分別向七個醫生求診。兒科基金董事會主席陳作耘醫生警告,隨便轉換醫生可能導致「撞藥」,醫生需重新摸索病徵,「咁仲難醫得好!」
記者:黃可欣

調查又發現近九成受訪家長最憂慮子女發燒,但部份家長對處理發燒存有誤解,兩成家長以為以火酒抹身可幫助散熱,陳作耘警告此舉可能導致皮膚敏感或中酒精毒,若火酒含甲醇,嚴重更可導致失明。
兒科基金於二至三月期間,訪問了二千多名家中育有至少一名五歲或以下子女的家長,發現僅六成四家長有為孩子選擇固定的兒科醫生,但所謂「固定」,原來半數都指有兩、三個醫生。四成三家長更稱,若子女吃了三日藥仍未能改善症狀,就會轉換醫生。

醫生難掌握病歷

該基金主席陳作耘醫生說,家長應為子女選擇一名固定的兒科醫生,才能更了解孩子的病歷、體質及對不同藥物的反應,有效掌握病情,對症下藥。他指出本港家長有經常為子女轉換醫生的習慣,與醫生間的信任仍有待建立。為了保持禮貌,不少家長看第二名醫生時均不會明言子女已看了一名醫生及服藥了,令第二名醫生難以作出有效診斷,甚至可能出現「撞藥」,發生危險。
該基金認為家長對兒童傳染病一知半解,對較發燒更嚴重的症狀警覺性低,如昏睡、抽筋、氣喘及嘔吐等,都是致命性腦膜炎的症狀,後遺症包括影響活動能力、失聰和導致癲癇症。不少家長忽略可以引起致命性腦膜炎的肺炎鏈球菌才是兒童長期帶有的病菌,一旦發病可於二十四小時內致命,故建議家長為子女接種疫苗。
育有三名兒子的陳太,昨帶同七個月大幼子漢曜出席記者會稱,三名兒子都有兩、三位固定的兒科醫生,方便一位醫生放假時,即可向另一位醫生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