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大政府思維鞭撻旅遊業 - 何民傑

蘋果批:大政府思維鞭撻旅遊業 - 何民傑

連日來傳媒狠批旅發局總幹事臧明華的薪金連津貼,由376萬元上升至410.8萬元,升幅高達9.2%。《蘋果批》認為高層加薪自肥固然是公營機構「無王管」的又一表現,但更根本的問題是這一類以巨大公帑支持,憑政府政策傾斜,以行政權力介入市場的「公帑寄生蟲」,只是滿足大政府的泡沫夢幻。要發展香港的旅遊業,必須從放低大政府的事事干預開始,讓旅客看見香港的真面目。
從旅遊協會「進化」成旅遊發展局,來年預算花七億四千萬「促進」旅遊。而為了「監察」旅發局,在港府的財經發展科轄下還有個旅遊事務署,年花六千一百萬公帑管這管那,最著名的工作就是炮製沒有靈魂的「幻彩詠香江」來歌頌香港,和數碼港淪為電影院、中藥港成為泡影的痛苦經驗一樣,旅發局象徵着誤以為行政權力是無所不能的大政府思維,而不知道事事干預市民自發的生活方式,才是蠶食香港魅力的來源。
去年有二千三百萬名訪港旅客,但當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因為旅發局的「努力」而來?其實香港人只需要反躬自問,為甚麼我們每當休息放假,都選擇離開香港,不是短線北上消遣,就是出埠度假遊玩。連最懂得玩樂消費的香港人都不選擇香港,我們有否認真反省香港的吸引力早已在有形無形的管制中漸漸消失。
每當有大型活動,官僚都如臨大敵般管制參加者的活動,不是僵化的單向人流管制,就是設禁區,立鐵馬。除夕和萬勝節的蘭桂坊早就失去原有的熱鬧氣氛,換來一排排沿着欄杆步行的人頭。在港舉行的國際七人欖球賽,就硬要遠道而來的熱情觀眾齊齊整整的乖乖安坐。

除了對西洋體育愛好者的不信任以外,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也一樣要管,黃大仙廟的善信若要在新春上香,明明看着大門都要先繞過迂迴的圍欄,入得到也只可以象徵式的上香求籤,早就不許燒衣化寶,泰國會這樣管制到四面佛參拜的外國善信嗎?
旅發局又以宣傳佛誕、長洲太平清醮等四大傳統節日為名,花公帑在中環渡輪碼頭張燈結綵辦大型廟會。但這些活動並不是由原有自發的民間力量籌備,只會顯出冷漠的人工氣息,偽裝出來傳統活動就如櫥窗裏的塑膠美女,去年重辦的搶包山也就是這樣失去昔日風采。
《蘋果批》相信政府愈是以為有能力控制香港的吸引力,愈會扼殺香港自生自發的魅力,而對人民生活的管制愈多,也只是對旅遊業落井下石。以旅遊業為主的拉斯維加斯和澳門,又怎會如港府般一刀切立法禁止在所有室內場所吸煙,留給人們選擇的自由,才是寬容好客的最佳表現。
新加坡從來不是香港人外遊時的首選,也就是出於彼邦政府的凡事管制比香港演得更熱更烈。
我們不放下依賴政府的心態,相信人們自律自主的能力,尊重自生的民間力量,再成立多幾個局,請多幾個高薪官僚,都只會捆綁東方之珠的自發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