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早年北上旅遊時,內地導遊常常會介紹「三公」收費問題,當時的「三公」,是指公廁、公園和公路,這些公共設施在香港基本上不收費,但在內地基本上都要收費,直至近年,一些城市的部份公廁、公園才改成免收費,公路的亂收費整頓則成效不大。
「三公」消費逾9000億
不過,近來頗受各界關注的「三公」問題,已不只是原來的公共設施收費問題,重點是指官員的公車消費、公費旅遊、公款吃喝。官方披露的數字顯示,一年官員公車消費達4,085億元、公費出國約耗資3,000億元、公款吃喝則超過2,000億元,「三公」消費合共9,000多億元,接近去年全國財政收入的三分一。
如果這些被官員濫用的公帑節省三分一的話,就是3,000億元,相當於中國農村現有6,432萬年收入低於944元的貧困人口的五年總收入,相當於政府去年向全國城鄉貧民提供的216億元生活保障金的十四倍。
事實上,中共高層頻頻下發有關禁止公款吃喝、限定公車標準的文件,但收效甚微,「三公」成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提出的「新三民主義」(即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最大諷刺。
近日有消息說,中共中央又發出文件,嚴格限制省部級、廳局級官員離境出國,包括赴港澳公幹。文件特別指出,近年不少高官紛紛親率招商團、交流團外訪,有些一年之內足迹踏遍大半個地球。因此,中央認為第一把手應多些在國內處理實務,少些外出,特別毋須過多參加招商活動。
治理風後補償消費更瘋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一直是中共施政的模式。治理「三公」的一陣風過後,官員的補償性消費只會更瘋狂。自一九九三年至今,中共中央、國務院、前國家外經貿委、外交部、中紀委和監察部,都分別下發過文件,制止官員變相利用公費出國(出境)旅遊、限制他們出國招商。結果,公費出國並未減少,一九九九年統計為3,000億元,二○○四年增加至4,000多億元。
內地民眾因此強烈呼籲以「一公」治「三公」,即每年公開每名官員公車使用、公款吃喝、公款出遊的情況,不怕這些官員不收斂。然而,不僅建立民選制度約束官員權利遙遙無期,就算要建立官員使用公帑的公開制度,又談何容易?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