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受到政府不斷削減大學經費的影響,令大學學者惟有爭取教育統籌局、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公開競投研究經費,藉以求存,但學者卻因而慘遭該局藉機審查他們從事的研究工作和內容。
由八大院校教員組成的大學教育關注組昨日「踢爆」教統局「六毒招」(見表),指該局曾要求學者刪除對政府教育政策不滿的研究結果,甚至被要脅更換研究學者,批評該局嚴重侵犯學術自主。
批出研究經費後借機監控
大學教育關注組發言人、中文大學教育行政及政策學系副教授蔡寶琼說,當學者申請教統局的研究經費時,局方定下的招標極為苛刻,並對學者的研究作嚴密監控,而且近年情況愈來愈嚴重。
她舉例指,如有學者為教師、校長提供培訓及進修課程時,有些課程指定需要錄影上課過程,在課程完結後再將錄影帶上呈教統局,「有試過任教嘅學者,喺上堂講一啲唔支持政府語文政策嘅言論後,有教統局官員喺落堂時即刻同個學者講,『你最好唔好咁講!』」
她強調,教統局更要求審查所有教材、內容等;有局方官員更曾向一些學者說,其言論與政府政策有別,要求將有關內容刪除,令有關學者極為不滿;「教統局當正自己係私人公司嘅老闆,叫你哋(學者)去做研究,都係想搵啲嘢嚟支持自己嘅政策!」
曾獲教統局教研經費的浸大教育系講座教授劉誠說,在獲經費後需與教統局簽署合約,局方規定他的所有研究結果及上課內容,版權全為局方所有;若他在課堂上引用有關研究作教學用途,也要經局方許可才可。
局方稱督導研究為求客觀
該關注組指出,教統局審查教研報告的做法阻礙學術發展。他們將去信該局以示不滿,並呼籲八大院校向政府提出要求該局取消審查教研工作的撥款模式。
教育統籌局則回應稱,該局委託大學做研究的同時,也會成立由獨立人士和教統局官員組成的督導委員會跟進以及提供意見,確保學者所做的研究客觀和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