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鼎力支持收爛賬<br>上車落車:銀建落後要追<br>

大股東鼎力支持收爛賬
上車落車:銀建落後要追

銀建國際(171)04年11月引進全球最大的銀行集團花旗(市值18400億港元,滙控(005)的1.25倍),成為第2大股東,最高炒上4.625元,較「引進價」2.63元高出76%。當時至今,銀建大跌44%,跌破「引進價」,而期內紅籌指數則大升50%。3月7日推介銀建(推介前2.425元),兩周前最高2.65元,上周收2.50元。股價大墮後,要追。
■銀建3周前宣布,委任陳孝周(43歲)出任主席,代替退休的朱登山(65歲)。陳孝周是銀建最大股東「中國信達資產管理」的副總裁。兩周前,信達透過全資附屬的Catic,行使2.20億元可換股票據,以每股2.20元換取1億股新股。行使後,Catic持有銀建擴大後普通股的24.43%,而同時仍然持有銀建可換股票據2.20億元。第2大股東花旗的普通股股數,輕微攤薄至9.64%。
銀建換公司主席及中國信達行使可換股票據權利,可視為對銀建進一步支持發展「收爛賬」業務的行動,及對銀建作出更大承擔的訊息。43歲揸弗人代替65歲揸弗人,可為公司帶來新氣象。
銀建03年(12月年結)派末期息4仙,04年派末期息5仙,05年末期息估計會增派(本月18日前後宣布),對Catic行使可換股票據有利。可換股票據周息只有1.5厘,05年派末期息已相等於將近3厘。
■上世紀末,中國的不履約貸款問題嚴重。中國政府在1999年成立4家資產管理公司,即「信達」(銀建的大股東)、「華融」、「長城」及「中國東方」,以管理及出售不履約貸款。05年第3季末,不履約貸款為1.28萬億元人民幣,4家資產管理公司已出售7367萬億元。未出售的部份,將加速出售。
銀建的大股東是Catic,Catic由信達全資擁有,信達則隸屬中國國務院,銀建實際是國務院機構,「收爛賬」肯定生意不愁。銀建除了一向買入大股東信達的爛賬外,去年底亦向「華融」購入爛賬。
■銀建未來發展,助力除來自信達之外,亦來自花旗。花旗04年11月購入銀建1.69億股,另購入5250億美元可換股票據(1.5厘息,09年到期,行使價2.95元),總共斥資8.5億港元,可換股票據若然行使,佔銀建擴大股本16.5%。花旗亦是收爛賬能手,本身亦參與向信達購入爛賬,對銀建發展此項業務,會有裨益。

中線睇3.8元

■05年(12月年結)上半年,銀建純利3.55億元,全年預測5.6億元,每股0.32元。現價2.50元,往績PE9.6倍,預期7.8倍。
■05年6月底,銀建賬面NAV2.24元,05年底估計2.36元,P/B僅1.06倍。
■近期中國地產股火紅,一些名氣大的中國地產股P/B已在2倍以上(小心了!)。銀建股價並未在此類股份狂升中受惠。其實,銀建在國內的物業高達19.80億元,每股股價有近5成的價值由國內物業價格所代表,所以銀建實際有「中國地產概念」,市場走漏了眼。
●銀建可炒落後。上次分析,短線目標價2.70元。中線投資,目標價3.80元,見3.80元只不過折合05年PE12倍。
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