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蚊型小學故事

改編自蚊型小學故事

【本報訊】教育界近年因殺校問題鬧得火熱,古天農創作的《芳草校園》,就是從十二年前的一個真人真事殺校事件改編過來。
《芳草校園》去年底上演得很應景,古天農讚揚當年的校長和老師沒有呼天搶地,而是繼續默默耕耘沒有放棄。

全校只有三人

《芳草校園》靈感來自九三年《壹週刊》一篇題為《蚊型小學開學記》的關於村校的報道,報道講述西貢高塘村一所村校內,只剩下一師一生一校長,古天農覺得這正是一個理想、積極、互相關懷的教育小天地,決心把故事改編,搬上舞台,跟全港師生與家長分享。
西貢高塘村誘善學校上世紀四十年代建校,全盛時期有二百多名學生就讀。至九十年代,因為新一代的村民逐漸搬入市區,至一九九三年,全校就僅餘六年級一名學生,女同學叫薛巧儀。四十多歲的陳校長和六十多歲的黎老師沒有放棄職責,沒有放棄巧儀。
古天農說,當時沒有所謂殺校,但《芳草校園》去年底搬上舞台,適逢多間學校面臨關閉,相當應景。他深受誘善學校的故事所感動,教師和校長工作到最後一天,都沒有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