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萍語:中資股繼續跑贏大市

投資萍語:中資股繼續跑贏大市

港股於今年首季表現相當不俗,雖然恒指於季內未能成功突破16000點,但整體仍處於反覆上升格局,首季恒指漲升929點,即6.2%。不過,中資股(尤其是國企股)始終跑贏大市,首季H股指數急漲1373點,升幅達25.8%。
不少國企股股價均創新高,投資者有機會獲利之餘,亦給予早年以高位入貨的投資者得到套利機會。不論閣下是屬於前者或後者,甚或仍持貨者,現時均是再次檢閱手上投資組合的時候,今年餘下仍有四分之三的時間,可令自己的投資跑贏大市。
筆者對今年中資股跑贏大市的看法並未改變,但對於個別行業的投資策略則稍有調整,因應中國政府近期頒布的新政策及國際商品市場的變化來看,樂觀之餘亦需不斷留意商品價格急升所帶來的風險。

看好金融汽車零售股

在各類股份當中,中資電訊股已於上周作出分析及討論,以「四選二」──中國移動(941)及中國網通(906)作為投資對象。中資金融、個別汽車及零售消費股續可維持正面評級。中國人壽(2628)、平安保險(2318)、交通銀行(3328)、東風汽車(489)及駿威汽車(203)仍可候低買入,已持貨者則可繼續持有。
但在石化及原材料股的投資策略,則需稍作修訂。先談石化類股份,由於石化股PE相對吸引,加上預期成品油價格機制及中石化重組旗下公司的因素利好,筆者認為今年石化股應有表現,中石化(386)於今年初一度上升至5.15元,較去年底上升近4成,惟在過去兩個月反覆回落至上周的4.5元,中國政府於上周初宣布調高汽油及柴油價格,但對於若干層面的柴油及汽油用家則作出補貼,反映政府在推出成品油價格機制上仍有不少難題。
其實,政府於去年7月以來一直未有調整成品油價格,也是希望以新機制作為解決方法,但如今卻突然批准加價,卻又非全面的價格機制,顯示新機制對居民、企業及政府宏調成效的連鎖影響甚大,因此,短期內料難有全面的新機制出台,這對中石化股價有一定壓力,但集團重組旗下企業及市場仍憧憬新機制落實的因素下,股價仍可望反覆向好,但升勢卻不如今年初預計般樂觀,持貨者仍可以5元以上作為獲利目標。上海石化(338)及儀征化纖(1033)則仍只宜短線炒賣。
筆者對原材料股的審慎看法則轉較進取,由於貴金屬(金、銅、鋁、鋅)及個別原材料價格上升周期仍未完結,江西銅業(358)、中國鋁業(2600)、紫金礦業(2899)及中國神華(1088)可候低買入。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