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如心契女、夏佳理繼女徐文玠,二○○○年由一張紙、一本書開始,借地方、籌經費,獨自走遍中國、越南、印度等地搜集資料,成立亞洲藝術文獻庫(AAA)。六年後的今日,她終可傲然宣布香港的AAA,已成為全球最有系統的亞洲當代藝術資料中心,她決心向着更偉大的理想及使命進發:「在有生之年,我要見到香港有自己的當代亞洲藝術館!」撰文:DebbieLum
二十九歲的中奧混血兒徐文玠(Claire)可說是一個當代女修史官,在二○○○年得到繼父夏佳理及母親夏安麗捐款、契媽龔如心免費借出在上環的二千五百平方呎單位,成立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ArtArchive),搜集、編修當代亞洲藝術資料。
搞藝術,不是對着一件件美麗的artpieces,而是埋頭整理一堆一堆外人眼中極度沉悶的數據資料,徐文玠謂一切源於她的大學論文。她在London'sSchool撰寫中國藝術史的論文時,赫然發覺有關當代中國藝術的資料近乎零,她以英語回答說:「大約只有三本書左右,你可以想像何其荒謬!」徐文玠續說:「中國近十年藝術發展那麼快,全球都望着中國,若果沒有人去處理、歸納、收藏,我們會失去不少歷史。」
擁有一半中國人血統的徐文玠,自小對中國文化及藝術已有深厚興趣,小時候曾習當代水墨畫。九三年至九四年,徐文玠在北京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進修普通話,亦曾在佳士得中國藝術部門兼職。
走遍全球尋寶
徐文玠與繼父夏佳理感情深厚,她說:「他是一個藝術發燒友,我們經常會談論藝術,我會介紹一些有潛質的藝術家及作品給他認識,他又經常叫我講旅行的趣事。我真的謝謝他!他是AAA創辦人之一,由一開始到今日,無論幾忙都會出席董事會,永遠支持我!」她又不忘低調答謝契媽龔如心,她說:「她提供了這個免租金的場地給我們,幫了AAA好大忙!」
雖然徐文玠對中國藝術文化有一份使命感,但她選擇了更艱巨的工作,就是以整個亞洲為基本,她說:「沒有人處理資料這情況,不單只發生在中國,全亞洲亦然,這是我們的責任!」由於她的選擇,亦令工作更複雜,她說:「『當代』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年份分界,韓國與日本由於語言上距離大,亦較為困難,中國地方太大,亦很難全面覆蓋。」徐文玠與同事走遍越南、內地、印度到美國等地搜集資料,從不怠倦。
由零開始,徐文玠無怨無悔,默默朝着理想進發。經過六年的努力,亞洲藝術文獻庫已擁有一萬八千項不同資料,由單純的資料庫,變成推動當代亞洲藝術文化的機構,舉行講座、出書、製作紀錄片等。
對西九有期望
徐文玠計劃擴充,並物色八千呎新場地,期望發展成大型藝術中心,為自己家園——香港出力,她說:「我不止一次聽到外國朋友說,永遠不會住在香港,因為香港人只懂搵錢,很物質化,完全沒有文化氣息,我聽完覺得很無奈。我想將香港變成亞洲最重要的藝術中心,吸引更多人欣賞。」
提到西九項目,徐文玠說:「西九好多計劃,其中一個project計劃興建四個藝術博物館,我覺得只要一個規模大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分成不同的部份就足夠。西九很多細節未落實,香港政府亦認同有這個需要,我相信未來四至十年會成功。」
攝影:DickyChan
場地:亞洲藝術文獻庫
文獻庫免費開放
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ArtArchive),簡稱AAA,於二○○○年成立,是香港首間專門收集亞洲當代藝術資料的非牟利機構,位於上環荷里活道181-191號華冠大廈208室,星期一至六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免費開放給公眾使用,圖書館內儲存亞洲當代藝術雜誌、書刊,亦備有藝術家專訪影帶、座談會片段及紀錄片等。
自○三年三月起,文獻庫的資料已上載至AAA網頁:www.aaa.org.hk,供網民查閱逾一萬六千多項文獻庫資料。
聯合國大家庭
年齡:29歲
學歷:英國倫敦大學中國當代藝術碩士
職業:藝術工作者,成立香港亞洲藝術文獻庫擔任行政總監
家庭背景:現任馬會主席夏佳理繼女,母親夏安麗是奧地利人,從事慈善工作,生父徐介夫是大華鐵工廠揸弗人,爺爺徐季良是歷史悠久的蘇浙公學創辦人、曾任東華三院主席,契媽是擁逾百億身家的龔如心
婚姻狀況:前年與法籍丈夫、VanCleef&Arpels高層彭偉鋮於意大利結婚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