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台上周高調播出電視劇《施琅大將軍》,一些傳媒甚至吹捧電視劇是針對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的台灣總統陳水扁。但是,內地學者和網民隨即展開了一場「施琅究竟是賣國賊還是民族英雄」的激辯。有人附和官方的立場,也有人斥責電視劇「把民族叛徒說成是促進民族大融合的英雄」。
施琅原本是驅逐荷蘭人、收復台灣的明朝將領鄭成功的部下,後來叛鄭降清,並在鄭成功病死後,受康熙皇帝之命,率兵攻台,後被封為靖海侯。電視劇《施琅大將軍》因牽涉到歷史上的滿漢之爭及現實中的台灣問題,由此引發的史學及政治爭議,不可避免地交織在一起。
官方讚揚 助遏台獨
著名儒學學者、貴州陽明精舍山長蔣慶認為,應該看到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給今天的中國帶來的正面意義,不應該長期陷溺於歷史的傷痛不能自拔。不少網民也支持劇組及官方所持的立場,認為應肯定施琅攻克台灣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電視劇有助遏制台獨氣氛。
在反對聲音中,最受矚目的是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羅耀九的論點。他批評,這齣電視劇反映一些人「試圖否定古代史上的民族英雄與愛國主義者,更有甚者還試圖肯定歷史上的賣國賊出賣主權與領土、分裂祖國的罪惡行為。」他強調:「儘管時過境遷,歷史的洪流早已將當年的『國家』觀念沖刷淨盡了,但是,歷史上的民族叛徒卻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學者痛批 無恥漢奸
知名儒學學者楊萬江也指出:「宣揚奸臣謀害忠良大概是中國政治禽流感症候回溯歷史的發瘋吧!」他說:「洪承疇、吳三桂、施琅這些人當然是漢奸,從政治道德上講,這些人是非常無恥的叛徒!」
有內地網民譏諷:「施琅充其量,也只『收復』了個小小台灣,依此類推,那帶領滿清八旗子弟『收復』幾乎整個中國大陸的吳三桂、洪承疇,豈不為中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大英雄?」
廣州《羊城晚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