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已草擬七年、旨在保護私有財產權的《物權法》,早前因被一些保守派學者指為「違憲」,未能提交今年的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參與起草該法的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江平昨日表示,那些反對意見令《物權法》立法受阻,新近修改的草案也較原版本保守。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鞏獻田去年八月在網上發表公開信,批評《物權法》草案背離《憲法》的社會主義原則,甚至把以非法手段取得國有資產的行為合法化。
加強保護國有資產
江平昨日在港出席一個法律講座後坦言,中央一些領導人看到公開信後有些意見,導致《物權法》立法進度受阻。
江平透露,因應鞏獻田的意見,《物權法》新草案「肯定會在如何保護國有資產方面加以考慮」,部份條文也已草擬好,也不及原版本開放,例如新版本對農民住房進入市場流通作出較大限制。他坦言:「現在阻力的聲音有所增加,因為中國近年社會不平等的現象,貧富差距擴大,必然導致一些人認為《物權法》是保護有財產的人,不保護窮人。」
明年三月可望表決
江平強調,《物權法》只保護公民和法人合法取得的財產,並無違憲,「現在有一種愈來愈保守的趨向,如果《物權法》愈來愈走向背離改革開放的方向,我是反對的。」
不過,江平謂對目前的草案總體上仍感滿意,並相信草案可在明年三月提交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和表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