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剿代撫收復台灣

以剿代撫收復台灣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年),清朝平定「三藩」叛亂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康熙皇帝在養心殿大宴百官,施琅則啟奏:國家尚未統一,慶祝為時尚早,建議平叛軍隊全線東移,解決台灣問題。而當時年幼的台灣延平王鄭克塽(鄭成功之子),被外家挾制,多次拒絕滿清朝廷招撫和談。
之後,施琅又揭發貝勒(王子)奈塔與台灣私通信件,允許台灣「自立乾坤」,康熙怒斥「分裂江山社稷」之舉,並十分讚賞施琅提出的以剿代撫、以戰迫和的對台方略,起用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戰船三百艘、將領士卒三萬人,乘南風之勢,進軍澎湖,經過五個時辰的激烈戰鬥,攻佔澎湖。延平王召集百官商議後,決定與清廷議和。翌年,康熙下詔,台灣設一府三縣,下令屯兵鎮守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