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長者也有「周身骨痛」的毛病,七十歲的顧麗雲婆婆亦不例外。顧婆婆身體由頸膊至腳跟,多處長有骨刺,加上有肩周炎及骨膜發炎,她不但肉體受罪,精神亦飽受折磨。不過,自從顧婆婆參加了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屬下天恩展能服務和葵涌老人中心舉辦的「克服痛症迎新生」計劃、接受各項緩痛服務後,不但成功克服痛楚,還減少了她的負面情緒。
「你都唔知,痛起上嚟真係好辛苦,買餸煮飯做唔到,人哋去玩又冇我份,影響到個人好𤷪𤺧,無晒心機。」說起痛症,顧婆婆即急不及待向記者大吐苦水。
顧婆婆表示,她本身骨骼退化,亦有骨質疏鬆症,「痛楚」兩個字,近十年就如影隨形,一直纏着她。顧婆婆的頸部、手肘、腰骨、膝蓋皆長有骨刺,最惡劣的時候,頸項的骨刺令她頭眩不適,膝蓋的骨刺則叫她寸步難行,痛苦萬分。由於藥石無靈,顧婆婆多年來僅靠吃止痛藥、打止痛針鎮痛,惟副作用不少。
「痛起上嚟人好𤷪𤺧」
去年三月,顧婆婆參加了「克服痛症迎新生」計劃,病情終於露出曙光。顧婆婆每星期到中心的「緩痛閣」兩次,接受四十五分鐘的物理治療,物理治療師會因應其情況,選擇不同的儀器包括透皮電波、干擾電波、超聲機及電熱墊等,為她進行治療。該計劃同時有多項配套服務,包括關節操、身心鬆弛班、克服痛楚小組、中醫緩痛服務等,顧婆婆也積極參與。
經過九個月治療,顧婆婆的痛症顯著改善,心情為之開朗。「我覺得已經減輕咗四、五成痛,之前我隻右手完全舉唔起,連梳頭都唔得,𠵱家可以做到,人開心咗,行路都快啲。」
治療9個月痛症改善
顧婆婆坦言,公立醫院鮮有為長期痛症患者提供物理治療,而私人的物理治療收費又太昂貴,非她所能負擔,參加這次計劃,她每個月只需付五十元,便可享用這些專業服務,對一眾清貧長者來說,確實莫大裨益。
顧婆婆指,這個計劃又教曉了她一些簡單家居運動及關節護理,有助減少勞損及惡化速度。
「克服痛症迎新生」計劃負責社工侯炳卓表示,大部份長者參與計劃後,都能掌握到克痛技巧,並且能以平常心去接受及面對自己的痛症,減少了恐懼感。
「其實呢點好重要,因為唔係所有痛症都可以完全斷尾,最重要係教識老人家平日點護理,同埋用樂觀、積極嘅心態去面對呢啲痛症。」
蘋果投訴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