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缺父愛 鄉音重受譏笑<br>新移民青年不開心吊頸亡

自小缺父愛 鄉音重受譏笑
新移民青年不開心吊頸亡

【本報訊】一名十八歲青年由內地移居本港多年,由於父親另有家室,他一直缺乏父愛,深感「有老竇等於冇老竇」,加上無法適應香港生活,又自覺遭同學排擠,以致生活圈子狹窄,終日打遊戲機將自己埋藏在電腦虛擬世界中。近日校內正進行中五畢業試,懷疑他擔心成績,在重重困擾下,鑽入牛角尖,最終在上水住所用腰帶吊頸自殺,結束寶貴的生命。 記者:李旭基、羅日昇、徐雲庭

自殺青年王鼎尹(十八歲),在屯門一間學校重讀中五,與六十二歲母親同住上水新豐路一個唐樓單位,據稱,王有六兄弟姊妹,他排行最小,九七年與母親移居香港,其他兄姊仍留在鄉間,他與母親來港後發覺,父親原來另有家室,兩母子無依無靠,相依為命,現時靠綜援過活。
在事主自殺後,他的長兄接獲消息,昨日趕來香港安慰母親及替弟弟辦理身後事。據王的兄長稱,相信弟弟自殺是因為長期缺乏父愛,加上他性格內向而導致今次悲劇。另一方面,據稱王來港多年始終未能融入社會,說話仍有濃重鄉音,他曾透露同學經常以此譏笑他,加上成績不理想,惟有沉迷玩電腦遊戲,將自己埋藏在虛擬世界中。

留遺書自責沉迷電腦

前晚十一時許,王母從外回家,發現兒子反鎖屋內,拍門無人回應,心感不妙,於是報警求助,消防員到場破門進入,赫見王已用尼龍腰帶掛碌架床上層吊頸自殺,立即將他解下,惟經檢驗後證實經已不治。警方同時在房間內有發現一罐沒有開啟的石油氣,不排除他曾有意放石油氣自殺。
警方稍後在單位內撿獲一封遺書,大意透露生活不開心、遭同學排擠、成績不好,同時又自責不應該沉迷玩電腦打機;警方調查後相信事件無可疑。

專家籲有困難應求助

香港新移民服務協會總幹事胡林鳳娟對今次的悲劇感到可惜,她認為事件與事主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她指出,現時每日都有不少內地人士移居本港,大部份人都會積極投入社會,展開新生活;相反也有本地青少年,因為失學和失業等問題自尋短見,因此,最重要是本身應放開懷抱努力適應。特別是青少年和男性,往往在遇到困難時都不願主動傾訴,以致鬱結難解而鑽牛角尖。
胡林鳳娟承認,內地人與本地人在相處上會有鴻溝,甚至會遭受白眼和排擠,最重要是與家人建立良好關係,向親人傾訴心事,分享甜酸苦辣,抒發感情,這樣才有力量面對外來的挫折。

吊頸自殺的中五學生王鼎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