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巨大的外滙儲備,很容易被他國認為人民幣滙率機制出現問題,以致未從滙率的升跌用來調節外貿方面的盈餘。
但中國政府對於人民幣滙率機制是很着緊的,不輕易隨便更改,以免重蹈日本的覆轍。以日本的經驗為例,在80年代尾,大量電子消費品出口,造成日本擁有大額貿易盈餘。美國這個日本其中一個最大的貿易夥伴,要求日本改善外貿情況。結果日圓大幅升值,不單止對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也升值了不少,令日本貨物的競爭力下降,成了90年代以後,經濟泡沫爆破之後陷入經濟低潮的原因之一。
日本例子堪借鏡
解決外滙儲備過多的問題,可以是鼓勵資金向海外投資。在90年代也有不少日本資金向海外投資,特別是美國。當年有不少資金是購買美國房地產,而因為日圓強勁,有不少日本企業亦收購了美國的企業。經歷了十多年後,究竟有多少個日本企業有成功的例子?而日本政府為了管理美元的外滙儲備,於是購入了大量美國國庫債券,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但在國際問題上,日本很多時亦要聽取債仔美國的聲音。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單從滙率去改善外貿順差的狀況,似乎並不容易;如果鼓勵資金向海外投資,亦可導致胡亂投資的問題,最終可能引致損失;如果管理外滙之時,只是大量購買美國債券,這亦未必是一個最好管理外滙儲備的辦法。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
麥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