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黃山攬勝之餘,你是否有興趣到中國古典奇書《金瓶梅》的遺址獵奇?以《金瓶梅》為賣點的「金瓶梅遺址公園」,已在安徽省黃山市的徽州區建成,將在「五一」黃金周正式開放。但遊客尚未來到,公園已招來各種激烈批評,被指為利用有關性的內容吸引遊客。
雖然有關《金瓶梅》作者的真實身份數百年來一直莫衷一是,但徽州區當局卻宣布,真正的作者就是出生於該區西溪南鎮的明代著名戲曲文學家汪道昆,而書中主要人物「西門慶」的原形則是西溪南的大鹽商吳天行。《金瓶梅》中大量運用的徽州歙縣南鄉和西鄉的方言口語,真實反映了四百餘年前徽州口語語音的風貌,是徽州方言的「活化石」,而《金瓶梅》中大量描述的徽派建築和物產、生活器具現在西溪南依舊可見。
投資2,000萬 有「西門慶」花園
該區早在三年前就將《金瓶梅》故事景點開發項目列入招商重點,整個項目計劃設四個景區,即老屋閣景區、《金瓶梅》故事景區、水街景區、豐溪景區,總投資規劃要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目前落成的主要是老屋閣、綠繞亭、漁翁塘、「西門慶」(吳天行)的私家園林花園(葫蘆門、果園、野徑園)、旗杆坦、麻將巷等景點,佔地約一點五平方公里,已投資2,000多萬元。當局的如意算盤是每年利潤和稅收可達165萬元。
北大教授:借獵奇心理招客
在被問及這一大手筆開發的觀光景點時,國家旅遊局、安徽省旅遊局,甚至黃山市旅遊局的官員,均表示「不清楚」或「不知道」。而內地文化界和輿論則質疑《金瓶梅》出自汪道昆之手的真確性。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楊義教授認為,從開發項目來看,作者是否當地人,故事是否發生在當地,實際上與學術並無太大關係,這僅是商業炒作而已。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則指出,《金瓶梅》這本書涉及人類生活「最複雜、最敏感」的一部份,這個旅遊開發項目是想借助公眾獵奇心理來擴大旅遊需求。而中國旅行社的專家王建明則認為,在內地,性的神秘感現在已大大降低,想以此招徠遊客,是可笑的。
北京《國際先驅導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