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別搭副學士職訓局的沉船 - 何民傑

蘋果批:別搭副學士職訓局的沉船 - 何民傑

荷包鬆動,最容易胡亂花費。若在月頭出糧,那時花的錢往往比月尾手緊時多。特區政府過了幾年緊日子,今年才自九八年以來首次有財政盈餘。雖然財政預算案昨天已在立法會二讀通過,但由議會到輿論,不但不堅持政府應該在有盈餘時減稅,把鈔票交回市民自己決定如何花費。各黨各派反而要求增加各種各類開支,財爺昨日也向議員們說這些自相矛盾的要求是譁眾取寵。
說譁眾取寵,又怎會只於議員?教統局這兩星期宣布推行一系列支援副學士課程的措施,包括撥款50億元設立開辦課程貸款計劃,為教育機構提供免息貸款,以供設立校舍之用,並透過批地計劃以象徵式地價批撥地予非牟利教育機構。還有為副學士生提供助學金,同時又研究為家長設子女副學士學費免稅額。雖然坊間一片叫好,但《蘋果批》實在需要認真探討這些以教育之名的花費是否用得其所。
在當代社會,支持政府要提供最低標準的義務教育的強力理由是,人們相信當社會所有成員都享有某些基本的知識和信念,將使整體社會的風險減少,從而讓大眾得益。
當我們贊成義務教育的必需性,就等同接受要以公眾資源,資助個別社會成員接受教育。但這種資助究竟怎樣提供?如何挑選那些人需要資助?資助的程度又應該到那裏?從來都是爭論不休的話題。過去香港一直認同義務教育的終點止於完成中學教育。

今天李局長把資助的大門開給副學士課程,不但遠離義務教育的初衷,還是官僚以一個錯誤彌補另一個錯誤的典型。副學士的出現,始於前特首董先生的大政府管治思維,以後東施效顰,在幾年內始創副學士制度,就既能遮掩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問題,又可以頃刻增加本地大專學生的數目。
幾年下來,副學士畢業生不但入讀大學無望,資歷普遍不受認同,還負上巨大的借貸負擔。但和同樣出自長官意志的八萬五以及七成人置業目標不同,幾年的慘痛經驗,並沒有讓長官們痛定思痛。反而這幾年在副學士制度下的辦學者、教員和學生,集合成為政治壓力,促成副學士的錯誤延續。
這種周而復始的錯誤循環早見於副學士的鼻祖——職業訓練局。這個每年花十七億公帑的機構,以提供職業輔導為名,同樣遠離義務教育的原則。和其他公營機構一樣,這類獨立王國運作官僚死板,提供的建造業、紡織業課程早已跟不上時代步伐。當然,他們提出解決的方法就是要增加資源繼續擴大,所以就有計劃以五億公帑興建設計學院。
其實除了基本的義務教育必須由政府資助,其餘涉及職業訓練的教育都應該交由市場自行調節。哪個行業興盛就自然會有較多初級職位提供,而市場的務實和靈活才能給年輕人真正體驗,想學習印務的青年不該去報讀副學士或職訓局課程,盡快申請壹傳媒的印務職位空缺還更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