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交行(3328)上市,我建議大家奮身入市,後來交行股價升至3.2元左右出現阻力,不少朋友不耐煩,賣了。去年底,交行股價突然出現突破,升至3.6元、4元、4.5元……直上5元以上,然後是一輪調整,另一批朋友也賣了。
現在,交行宣布利潤大幅上升4.8倍的業績,又有些之前已賣掉交行的朋友問我:「可以不可以再入市?怕不怕股價升得太高?是不是應該等調整回4.5元才入市?」
許多人買股都有上述的經驗,賣了股票之後見股價大升,一方面後悔,另一方面又擔心股價太高,很希望股價會跌下來,才趁調整入市。可是,該調整多少才入市?10%?20%?如果沒調整,追不追?
最後,大部份人都沒有再入市,因為許多人無法接受用更高的價錢買回已賣掉的同一隻股。他們寧可轉移目標,去買另一隻股,結果,永遠錯失了一隻好股。
中國外滙儲備全球第一,但以13億人口來除,每人僅600多美元,不算多。
外滙儲備多是好事,太多則不是好事,只會引來西方國家的眼紅,然後是貿易壁壘。中國政府是時候讓更多人民幣外流,QDII是上策,開放市場讓全球基金業到中國成立基金,合法地將人民幣帶到海外投資。
美國一如全球分析員所料,加息0.25厘。不過聯邦儲備局會後仍會加息的聲明,卻引來美股急跌。實際上,這沒有甚麼可怕的,全球的分析員對利率的預測也多是估計會再加息0.25厘,因此,比較要留意的是下一次的聯邦儲備局議息會議後的聲明。
港經濟何去何從?
繼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談香港邊緣化之後,金管局的任總也談香港邊緣化。許仕仁談物流邊緣化,任志剛談金融邊緣化,一下子,老董的四大經濟支柱,怎麼全倒了?香港何去何從?
當然,以今日中國大陸國勢之強,香港肯定不再是甚麼窗口城市,全球資金已爭先恐後往內地去,不必通過香港。中央政府的確有條件不理睬香港,讓香港邊緣化。
問題是,香港被邊緣化,對中央政府而言,又有甚麼好處?
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