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在意大利的話,寧願身在翡冷翠或威尼斯,而非米蘭。
用中文寫米蘭,讓我想起那間讓「自由神」歡迎的米蘭站;事實在電話上跟朋友說我在米蘭,他們笑說「米蘭站?」
對一般華人以至亞洲遊客而言,米蘭是否等於Prada,Gucci,Armani,掃貨,搶袋,等大減價……?
希望有點進步。在我少年遊的歲月,意大利人最討厭的遊客是美國人,但都喜歡他們口袋內的美元。然後發現手爽是日本人,更是那類跟着領隊安安靜靜,公民意識強不讓人討厭的好客人。今天,隨香港人、韓國人、台灣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泰國人……嘩!中國大陸人,掃貨情況之激烈大概恨多過愛,反正好牌子怕沒人來買?都乾等着這些喧鬧污糟的黃皮膚打救?所以國人港人都不要以為自己是人家救星,站到別人土地還需為中國為自己留點國體自尊。
米蘭甚麼區閣下最熟?不要告訴我就是購物掃名貨的CorsoComo,ViaMonteNapoleone,ViaDellaSpiga……其實米蘭還有不少值得細看的地段。雖然《國家地理雜誌》選「一生必去五十處」竟然意大利一國佔四處,幾乎十分之一,但米蘭榜上無名(可見長遠計,環境及文化比經濟強。世間財富三更富五更窮,富不過三代,一朝煙消雲散,名園再再更易。文化體質除非連根拔起鏟除燒光,不然庇蔭後世永恆。)羅馬,托斯卡納,威尼斯還有Amalfi海岸(整個中國才不過長城及香港上榜)。米蘭,作為隆巴第富饒平原上的明珠,世代以工商貿富甲一方,又豈是省油的燈;作為世上一流設計大國的時裝、室內、家具、汽車……中心點,米蘭城貌出奇地不吸引;當地朋友告訴那是一種保護色傳統風格,要看到精華必須走進擁有偌大庭園的大宅裏面。就是從外面看,米蘭市中心大主教堂Duomo,Scala歌劇院,著名壁畫「最後的晚餐」,艾曼妞長廊全皆精緻,稀世文明;米蘭就是缺乏那抹意大利及意大利人擅長處理的環境魅力。財富讓米蘭生存着不少名廚主理的著名餐廳(香港也有分店的Cova是其一),在國際商賈忙過整天辛勞,一頓道地美味菜式配合土產好酒,總算是一份心靈回報;這抹心情筆者比較了解,從初出社會工作至今,不斷的公務旅程帶我回到米蘭,此刻正為這裏舉行的皮草展前來;那胃正思量着未來幾天的好吃好飲,還有那心當然盤算着優待自己去不遠的威尼斯兩天Retreat,如此如此,米蘭並不太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