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台灣民進黨二○○八年總統大選最可怕的大敵,就是馬英九。民進黨打馬有三項策略:一是馬的政績並不顯著,台北市長任內出的問題很多,所以要盡量暴露馬的無能。二是馬的統派觀點,剛好可以凝聚台灣獨派選民的同仇敵愾之心,現在深綠選民已把馬叫成「馬桶(統)」,揚言要「掀馬桶」。三是彰顯馬領導的國民黨並無改革,還是黑金橫行。
可是馬的清廉形象和政治潔癖卻是打不倒的城壘,相對於民進黨執政後的弊案連連,馬的清新是支利箭,剛好刺穿民進黨的盔甲。最近馬連續出訪英、美兩國,作出很多宣示,無非是承認一中,但加上「一中就是一個中華民國」的尾巴,以討好各方人士。
民進黨則針對馬的種種說法予以反擊,但目前都無法阻擋台灣親馬媒體對馬的過度讚揚。
刻意討好各方
馬英九的訪美之行,大體上相當成功,對馬二○○八的大選和美國對馬疑慮的澄清,都有正面效果。可是,由於馬要刻意討好每一邊,不免順了姑情,逆了嫂意。
馬企圖討好的對象包括:美方、中方、台灣藍營、中間選民、淺綠選民。有些不同邊的價值互相牴觸,所以馬的言談不時討好了甲,得罪了乙,很難周全。
如果拋開政黨立場,只看台灣利益,馬英九在英、美說的「不以犧牲台美關係,換取兩岸關係」、「台獨是一個選項」、「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中國)不給國際空間,連我也會反」、「三十到五十年的和平協議」等,都是對台灣有利的說詞,也能爭取到中間和淺綠選民的認同;美方不會有異議,也對馬是否是親中投降派的疑慮有所釋懷。
然而這些說法卻會令中國不滿。馬也顧慮到北京的感受,說了些讓北京高興的話,例如「反對台獨」、「一中憲法」、「九二共識」、稍早的「終極統一論」等。
最重要的,是馬對中國的態度是友善的,友善到對中國七百顆對台飛彈都刻意不提,應該讓中國很窩心吧。但馬刻意不批評中國的飛彈、刻意不提中國不喜歡聽到的民主、自由,都是敗筆,成為民進黨批判的目標。
說了一句蠢話
馬此行最大的敗筆,是說了一句很不得體的話:希望中國分清楚台灣國和中華民國誰是主要敵人、誰是次要敵人。這句話洩漏了馬腳,寧願要中國先聯合中華民國打擊台灣國,像極了越戰時跑到河內聯合北越打擊美國的美國演員珍方達。一句蠢話,抵銷了所有對台灣正面的言語,被人揪住小辮子痛打。
如果馬把台獨當成聯合中國共同打擊的對象,那他稍早之前說「台獨是人民選項之一」的宣示是甚麼意思?這兩句自相矛盾的話,到底哪句是真的?所謂尊重人民的民主選擇難道是謊言?台獨不可能既是人民選項,又是聯合中國打擊的對象,其中之一必是謊話,哪句是謊話?馬英九回台後必須說明。
未能盡釋疑慮
美國傳統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譚慎格擔憂馬和國民黨的藍圖,會使國民黨重掌政權後,拒絕做出國防投資,而中國軍力日益強大,最終台灣安全須看中國臉色,將使台灣變成更大的香港。這也是馬須向台灣人民交代清楚的:「台灣香港化」是馬的終極目標嗎?
我們很樂於見到馬英九訪美的成功,但這樣不能盡釋我們的疑慮。對於這位極可能是我們下一屆總統的領導人,我們亟需他做出更明確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