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ELN大增並非看淡指標

財智語陸:ELN大增並非看淡指標

一如所料聯儲局加息0.25厘,但會後聲明卻表示美國尚有通脹隱憂,利率見頂可能言之尚早。坦白說,美息見頂與否已不再重要,最重要是淡友及好友角力賽中,誰佔上風便可借消息炒作。今日期指結算,投資者估計後市走勢可較明朗化,但我相信以目前的期指未平倉合約之多,可能角力賽要拖到下個月才分出高下,因此下個月大市的波幅,更加高到你唔信,入場者必須食定「定心丸」。

不代表大戶散貨

日前有一位投資者問我,市場近來多了很多零售的ELN或ELI出籠,是否代表大戶要用來散貨,後市看淡?
我覺得看淡的理由很多,例如目前大市已反映了業績、利率繼續上調等,但歸咎於ELN,似乎有商榷餘地。
事實上,不少投資者對發行商大發ELN都有誤解,認為是大戶一種散貨渠道,ELN愈多,個別股份的下跌機會愈大。市場有此誤解也不足為奇,原因是一個投資者持有最普通結構的ELN,即相等於沽出一個認沽期權予發行商,換言之,發行商買入了一個認沽期權,當持有一個股份相關認沽期權,策略上是看淡的。如果發行商是跟對手對賭,這個看法可以成立,可惜事實並非如此。

發行商用作對沖

跟一些「高人」取經後,才了解到發行商發出一個ELN,其中一個作用是用來對沖另一個衍生工具的風險。
舉例說,發行商發行一隻窩輪,即代表沽出期權出街,發行商理論是賺取期權金,當然期權金只是「收益」,並不是真實的「利潤」,收益扣除成本後才是利潤,成本就是發行商需要對沖窩輪相關正股的「波幅」。有時候,如果正股的波幅高於發行商的預期,對沖成本會大增,最終可能要賠本。因此,要減低賠本的機會,發行商自然要做很多對沖工夫,除了透過買賣正股外,其中一個方法是透過另一個衍生工具作對沖。如果發行ELN,正好比買入一個期權,可以對沖發行窩輪時沽出期權的風險。另外,發行商發行同一隻正股相關的窩輪及ELN,發行窩輪時的沽出較高的波幅,而發行ELN時以買入較低波幅,此一買一賣,亦是其中一個套利的方法。因此ELN的大行其道,未必是跌市的預兆。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