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醫療保險卡近年在本港愈來愈流行,但其保障範圍原來有不少限制。昨日的醫務委員會紀律聆訊上,出席作供的醫療保險集團代表承認醫療保險並不接受醫生透過電話為病人診治,或透過指示護士為病人進行治理,醫療保險集團在有關情況下均不會向醫生發放診金。
醫委會昨就國際獅子總會港澳三○三區前總監張新村醫生被一名姓周男病人的投訴召開紀律聆訊。控罪指張新村於○三年十月期間先後四次在沒有替周進行任何診治下,向醫療保險集團「保柏健康網絡」(BUPAHealthNet)開出四張收據申領診金。有關聆訊最終因投訴者人以健康理由缺席而在下午三時半宣布押後,續訊日期待定。
指合約條款不合理
在昨日的聆訊上,以證人身份出席作供的保柏健康網絡代表歐陽佩玲提及該集團對醫生「診症」詮釋。她指該集團提供的醫療保險一般將「診症」定義為醫生親自為病人診治,所以醫生透過電話為病人診症,不列入保障範圍。
有出席聆訊的醫委會成員在會後質疑,醫療保險集團的合約條款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電話診症在外國很流行,但本港的醫療保險集團卻認為這不算是診症,實是侮辱港醫生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