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昨日證實一名男子到非洲毛里裘斯旅遊後,感染現正於西印度洋一帶爆發的基孔肯雅病(Chikungunya),成為本港歷來首宗確診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強調,該病必須經由蚊媒如埃及伊蚊傳播,所以呼籲市民外遊時必須採取足夠的防蚊措施。
患者會發燒關節疼痛
該中心顧問醫生曾浩輝表示,現年六十六歲的患者本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偕妻子及親友到毛里裘斯旅遊,及後於二十二日出現發燒、發冷及關節痛等病徵,返港後往瑪嘉烈醫院求診,昨日被證實感染基孔肯雅病,現正在該院接受治療,情況穩定;其同行家人則沒有出現病徵,但正在接受醫學監察。食物環境衞生署已派員到患者沙田住所附近視察,若有需要會採取滅蚊措施。
他指出,基孔肯雅病患者一般會出現發燒、頭痛、嘔吐及嚴重關節疼痛等病徵,部份病人更會出現紅疹,十天內就會自動痊癒,但關節疼痛或會持續數月。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非洲語Chikungunya意指蜷縮起來,表達患者關節疼痛極為嚴重,部份患者更可能出現皮下出血。目前該症沒有疫苗或治療藥物,死亡率低於0.1%。
基孔肯雅病不會人傳人,必須經由伊蚊傳播,其中以埃及伊蚊為主,但由於本港沒有埃及伊蚊,所以本港爆發該病的風險相對較低。不過,曾浩輝強調近日有實驗室測試指本港常見的白紋伊蚊也可以傳播此病,所以市民不要掉以輕心。此外,市民外遊時應做好防蚊措施,外出時穿着淺色長袖衣服,並塗上驅蚊劑。市民可在辦公時間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2727查詢有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