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來自有方:改革成效顯歐股可秤先

財來自有方:改革成效顯歐股可秤先

再過3個月,整個德國將會變為一個足球狂歡的國度;在有世界盃賽事進行的12個城市,亦將因世界各地球迷湧至而熱鬧起來。2006年6月9日是一個重要日子,為期一個月的世界盃將於慕尼黑體育館揭開戰幔,東道主德國亦會與波蘭上演揭幕戰。德國隊是三屆世界盃冠軍,在球壇早享負盛名,可惜於2002年的上屆世界盃便已見出現青黃不接情況,直至近年注入新血才稍見曙光。

除了球迷把焦點放在世界盃身上外,德國這個國家最近也吸引了環球投資者的目光。事關年初至今,除了東歐、拉丁美洲和部份亞洲單一新興市場外,歐洲股市可說是全球成熟市場中表現最佳的地區──摩根士丹利歐洲股票指數今年的漲幅達6.26%,杜瓊斯歐洲600指數更屢創4年半新高。歐洲市場正走向復蘇之路,而德國作為區內最大經濟體,當然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經濟穩步上升

歐元區總體經濟自去年下半年起開始復蘇,各項數據包括企業信心、採購經理指數、製造業定單等均持續轉好,其中以德國的經濟復蘇狀況最為明顯。德國2月Ifo商業信心創下自1991年10月(即自東西德整合以來)的最高水位;法國與比利時企業信心亦見回升,法國2月INSEE企業信心更升至一年多來的高位。另外,德國與意大利的2月消費信心均見攀升,目前德國消費者信心已回到長期平均水平以上。隨着世界盃於6月揭幕,市場預計將吸引100萬名海外球迷到來觀看球賽,有利刺激當地的消費及就業情況,加上2007年德國增值稅(VAT)將會調升,更可望帶動德國國民提前消費的意欲。
德國政府的龐大赤字一直備受投資者詬病,過去4年的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都超過歐盟規定的3%上限。然而,現在市場已預期德國2007年政府預算赤字佔GDP的比重,可望由今年的3.5%降至2.5%,在2008年更可望進一步降至2%,然後接下來每年減少0.5%。雖然去年第4季歐元區的GDP增長只有1.2%,較第3季的2.6%放緩,但市場認為這只是暫時性降溫。在德國經濟的帶動下,預計今年區內經濟可回到2%的增長水平。

企業盈利理想

事實上,儘管過去數年歐元區經濟欠佳,但區內企業不斷重整、改革,以及把工序外判到東歐等低成本地區等因素支持下,盈利保持可觀增長。
根據摩根士丹利於去年9月的季度調查顯示,近3年來歐洲企業重整步伐持續,包括減薪與裁員動作不斷,如德國兩大汽車集團DaimlerChrysler與Volkswagen均已提出改革計劃,前者計劃裁員8500人,後者則計劃在未來3年內裁員1萬人並減薪兩成。經過4年的企業重整後,德國企業勞動成本佔銷售的比重已由十年前接近30%降至目前的22%。根據花旗銀行的報告,歐洲企業的盈利增長年率於去年底已攀升至18%以上;雖則去年增長基數已高,但預計今年仍可保持6%至9%的增幅。
隨着企業盈利增長與資產負債表改善,歐洲企業手中已累積相當多的現金。根據證券行UBS的統計,近3年來歐洲企業每年的自由現金流量約為1800億歐元,每年派發股息約1000億歐元,意味着每年有達800億歐元的剩餘現金。早前企業大多把這筆剩餘現金用來清償債務與回購股票,預計緊接下來企業會有更積極的行動,譬如把這筆資金用作併購和提高資本開支。
事實上,歐洲企業併購活動在經過連續3年倒退後,2004年起已再次回升。去年歐洲企業併購活動(M&A)金額達1.14萬億美元,為2000年以來最高數字;2006年初至今,併購金額已達到2779億美元,當中三大併購項目分別是德國最大公用事業E.ON以347億美元收購西班牙電廠Endesa;其次是MittalSteel以220億美元收購盧森堡的Arcelor;而第三位則是Sonae以170億美元收購葡萄牙電信。

PE仍然偏低

以7年一個周期來看,目前歐洲的併購活動只是剛開始,相信收購合併將會是今年歐洲股市的主題。在收購合併的利好消息刺激,以及企業盈利不斷改善下,歐洲股市不知不覺地已在3年間升近一倍。儘管如此,2006年歐洲股票的預期市盈率為13倍,仍低於長期平均的15.2倍,處於具吸引力的水平,投資者值得加以留意。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