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老舍有不少作品被納入本港中學中文科課程,但近年課程內容不斷修訂,老舍作品變成非必讀課程,教師可自行選擇作品教授。
中學語文教育研究會會長黃鳳意稱,老舍作品文字淺白,無論初中或高中生均適合閱讀。
文字淺白具時代特色
根據教育統籌局資料,現時中學中文學習參考篇章名單顯示,初中部份包括四篇老舍作品,分別為《五月的青島》、《在烈日和暴雨下》、《趵突泉的欣賞》及《濟南的冬天》;高中有三篇,分別為《想北平》、《鄰居們》及《斷魂槍》;另外,高中參考書目包括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及劇作《茶館》。
本身是福建中學助理校長的黃鳳意指出,雖然課程改革後中學中文科已沒有所謂必讀課文,但由於老舍作品文字淺白,加上具有民初時代特色,故不少出版社也會選為教科書內容,因此中學生有機會接觸老舍作品。
黃鳳意說,其學校更會推薦學生閱讀老舍名著《駱駝祥子》,以更全面了解其風格。
今年是老舍逝世四十周年,黃鳳意稱中文大學及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去年開始舉辦紀念活動。她說,中學生有機會與老舍後人對談或觀看改編的電影,對了解老舍創作的背景及增進文學知識甚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