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到海運大廈,今天到一家西餐廳試菜,到了後面那一截,已經完全改換,變成一個大商場,差點走不出來。
這商場專賣年輕人的東西,時裝、飾物和運動鞋等等,一間又一間,選擇多得不得了。但是,人流冷清,這是星期天呀!
反觀前半段,賣貴東西的舖子,還是那麼熱鬧,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我的見解是:香港沒有中級的年輕人市場。也可以說:香港年輕人很少,他們從兒童一變,就要成了中年人。
在學校裏,父母拚命迫他們讀書,整個社會風氣都是這種樣子。小孩子造反了,就買東西給他們補償。
做雙親的,不是很好的辦樣,崇拜名牌。付得起買真貨,沒購買力到深圳去找假的。聰明的兒童,看在眼裏,當成了價值觀。
學校裏同學們互相比較,誰去了迪士尼樂園?什麼,香港的?才不稀罕!我們早去了東京的。哈哈哈,真老土,加州迪士尼,才是真的呀!
衣服、運動鞋等,沒有牌子,穿着了就羞恥,心裏的不平衡,令到他們一出來做事,就搏了老命賺錢。
那麼劇烈的競爭下,他們的青春很快地消逝,一下子,已變成中年人,才有消費能力。
拿父母錢,總覺不夠,自己賺時,更少。年輕人的開銷,限於旺角的便宜店舖,海運大廈那種中價的,沒人光顧。經濟力量,緊緊地抓在中年人或老年人手中。
歐洲的所謂時尚,一點也不吸引年輕人,他們要的是日本貨,普通人當成垃圾的什麼沖涼猩猩,才是他們真正想擁有的。那麼,你得到中環購入,不然又要去深圳買假貨。
沒有家教的年輕人,一個「請」字也不會用,他們從童年一跳,變成了長者。是的,香港並沒有年輕人。要我去向年輕人演講,我第一句,不是各位年輕朋友,而是諸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