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近期的立威表現之一,反映在各地各部門正掀起學習所謂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熱潮。在「百度」的新聞搜索中,「榮辱觀」已多逾一萬一千條,給人鋪天蓋地的感覺。
胡錦濤早前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提出「八榮八恥」(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鬥為榮,以危害祖國、背離人民、愚昧無知、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驕奢淫逸為恥)後,中宣部已下令當作社會主義榮辱觀廣為宣傳,《人民日報》更發表社論,將樹立榮辱觀稱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說白了,這是胡錦濤能否樹立個人權威的「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學習「聖諭」難改造貪官
胡錦濤執政以來,不乏動人的宣傳口號,如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被稱為「新三民主義」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更是其中的代表作。但是,說歸說,迄今未見社會和諧,反而官民、警民衝突此伏彼起。
同樣,恐怕沒人會天真到以為,一次學習「聖諭」的運動,就可以改造貪官的世界觀、可以改變官場貪污腐敗的局面。
與以往不同的是,中共中央組織部在全國人大、政協「兩會」結束後,迅速專門發出通知,下令將胡錦濤提出的「八榮八恥」,作為「幹部考核評價的重要標準」。以榮辱觀定官員去留,連中紀委、監察部也下令跟進,這就有點「君無戲言」的意味了。
個人喜惡作考核標準
已故中共元老鄧小平生前一再強調:「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的實現要靠組織路線來保證。」胡錦濤顯然深得箇中真味,執政三年來大舉提拔出身共青團的官員,如今再以個人的榮辱觀,也就是個人的喜惡,當作考核幹部的標準,當然有利於排除異己、安插親信。
何況,在三十一個省市區的黨委組織部中,出身共青團的組織部長佔了十三位,副部長更難計其數。有自己人,再有自己的標準,肯定在組織路線上有助胡錦濤立威「戰略任務」的完成。
(胡總立威 三之二)
李平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