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出鏡嘅證券評論員劉仲坤在「時富集團」服務多年,由分析師至基金經理,往往被視為「時富嘅發言人」。劉仲坤係鑽石王老五,四十幾歲,仍然獨身,講股票甚為踏實,絕不吹牛吹過龍,自有一批擁躉。
最近知道,劉仲坤要轉工去UBS(瑞銀)做私人銀行部嘅投資顧問,時富立即挖角,搵姚浩然與陳蓓敏加盟,當知道現時股市交易額夠大,知名度高嘅分析師唔怕搵工跳槽。
以往外資大行只鍾意請美國英國名校學生做分析師,由低做起,自己培養人才,甚少向華資證券行挖角嘅,外資行與華資行素來河水不犯井水,點解現在情況有變?問分析師W,佢話:「外資行有三大客戶對象,其一係對沖基金,其二係傳統基金,其三係私人銀行部啲個人客戶,個人客戶之中,唔少係中國大陸人士,佢哋調錢嚟香港,買國企股票隨時億億聲咁買,點到銀行唔重視。派過一般RM(RelationshipManager)去服侍大客,未必冧得住,因為內地大客普遍年紀在四十或以上,唔輕易相信經驗不足嘅年輕人。呢,做過分析師、基金管理,對市場動態好熟,能講普通話(聽得明嗰隻,唔使字正腔圓),而年紀在四十五歲或以上嘅,對呢類客戶特別煞食,起碼一見面就唔會產生抗拒感,易傾好多。」
怪不得。俗語話中年發福,講中年人容易肥,現在講中年發福,福即是有福、有錢咁意思。除咗劉仲坤轉去瑞銀之外,另一位分析界老友亦已轉去瑞信,做同樣工作。分析師W笑佢哋中年發福,以後十年大把機會搵真銀,如果市場就手,分花紅都分到笑。
佢哋入咗外資大行,就唔可以隨便公開發言,大行嘅客戶先有資格聽。點至可以有資格呀?好易啫,中國有大把人合資格,搬十球美金去開個戶口咪得囉。花旗集團調查到嘅「百萬富翁」,去理財中心排吓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