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ELI規則大同存小異

衍生創富:ELI規則大同存小異

市場上有不同發行商推出股票掛鈎投資(ELI),其遊戲規則基本上相同,但在一些小處卻存在差異,而這些差異對年息回報及風險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響。

揀選參考價有學問

ELI以高息掛帥,當面對兩隻條款及接貨折讓相同的ELI時,投資者很自然會直接以年息作比較。然而,這個方式並不正確,因為不同ELI採取的起息日各有分別,並直接影響實際年息水平。以下是計算年息時採用的公式(見表):
投資日數代表起息日至交收日期間的日數,現存ELI普遍採取T或T+1為起息日。若兩隻ELI的購買日、交收日及年息回報完全相同,起息日較遲者其實年息回報較高,投資者應以投資日數相同的產品作比較,當中購買百分比愈低,代表回報愈佳。
ELI另一個考慮因素是「參考價」,刻下市場用作釐定參考價的方法主要分兩類,其中一種是固定參考價百分比及年息,正股在購買當日的波幅,對最後參考價及年息並無影響,較適合不太貼市的投資者。
對於能捕捉正股即日高低位的投資者,參考價在購買時已固定的ELI,會較適合他們。這類ELI毋須等待收市後才確定參考價,貼市者若能成功捕捉正股購買日內的低位,並即時認購ELI,將有機會取得較佳回報。
未來一個月除息浪潮此起彼落,這段時間選擇短期ELI,更要留意到期日與除息日的關係。部份ELI以交收日作為收股息的分水嶺,但另一些卻以定價日為依歸,倘若到期日需接貨,後者將較有機會一併賺取股息。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
衍生工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