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新加坡的日本問題專家卓南生指出,小泉這樣做旨在醫治戰後在和平環境中長大的日本新一代的「恐戰病」及「厭戰病」,從而為修憲、派兵的戰略目標鋪路。
被譽為「日本通」的卓南生,早年取得日本早稻田大學學士及立教大學博士學位,目前在京都龍谷大學擔任教授。前日上午,卓南生在北京推廣其新著作《卓南生日本時論文集》時表示,縱覽戰後日本擴軍史,不難發現日本的歪曲歷史,與修憲派兵齊步前進,兩者互為表裏、相互呼應。
日本回到戰前思潮
他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平力量非常澎湃,反戰聲音強大。然而,九十年代初日本國內思潮出現很大變化,保守力量佔據政壇主流。這種變化體現在其歷史觀、領導人的言論,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等等方面。」
卓南生指出,日本漸漸回到戰前思潮,令中國及中日關係首當其衝。他解釋稱,過去兩年來中日關係麻煩不斷,小泉不過是個「出場」人物,他並不具備強大的政治魅力和地盤,小泉現象所反映的是日本總保守化的土壤與大氣候,中日關係的發展因而令人擔憂,日本修改憲法後將何去何從更值得關注。
新加坡《聯合早報》